2月27日,廈門大學與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聯合舉行中國宏觀經濟高層研討會暨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CQMM)2018年春季預測發布會,并發布《中國宏觀經濟預測與分析(2018年春季報告)》。報告預計,2018年我國實際GDP增長6.73%,增速比2017年下降0.17個百分點;CPI將突破2%的水平,達到2.13%;PPI將上漲4.64%。物價水平保持在可控范圍,無明顯通脹風險,PPI與CPI增速的背離現象也將得以縮小。
報告認為,金融與非金融部門降杠桿、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今后3年中央政府各項宏觀政策的核心內容。要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就要有效控制宏觀杠桿率,這勢必造成國有投資增速下降。要破解“保增長”與“降杠桿”、防控金融風險之間的兩難困境,必須要改變近幾年來為穩增長而形成的經濟增長過于依賴于國企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的局面,轉向困擾民間投資快速增長的因素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對癥下藥,進一步有效激發民間投資的增長,改善資源配置效率,促進中國制造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等。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胡濱認為,“防控金融風險要考慮如何進行逆周期調整。另外,在監管過程中,要提高監管的彈性和適應性,使得監管更有包容性和前瞻性。要防止過度監管、強化監管對金融體系可能造成的傷害。”
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教授王燕武建議,貨幣政策應保持穩中趨緊,通過積極協調配合宏觀審慎監管和金融穩定政策,以達到有效防控金融風險的目的。繼續加大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力度,結合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嚴控影子銀行規模擴張,減少不受監管的融資行為,積極引導影子銀行充分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另外,在降低非金融國企負債率的同時,應當加快建立現代財稅制度,形成地方政府(國企)的預算硬約束,從制度上杜絕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
同日發布的“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1%的專家認為“房地產價格泡沫嚴重,存在較大的金融風險”。對于2018年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62%的專家預期2018年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在6.1%-7.0%之間。
相較于2017年,有3/4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8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投資將呈現放緩態勢,但也有1/4接受調查的專家認為2018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投資將保持穩定或升溫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