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后市場呈現成交量明顯萎縮的狀態,而節后普漲則是節前踏空資金的回流。雖然市場V型反轉的走勢還有待確認,但市場已經告別快速調整階段,有望進入震蕩走勢。隨著投資者節后逐漸回來,市場人氣將開始恢復。近期的紅包行情,有外圍市場反彈的利好因素支持,但真正左右A股上漲的內生性利好因素終于在節后的周末浮出了水面。
股票發行注冊制授權決定期限延長至2020年2月29日,這個消息振奮人心,考慮當前的IPO發行速度其實并不亞于注冊制,所以解讀起來需要考慮其兩面性,重點還是要看2018年的IPO發行情況。
談到注冊制,這是未來股市改革的大方向。股價最終還是會反映上市公司的業績,更何況近兩年新股發行增速的情況下,二級市場一些績差股的股價已經迅速下降回到了2015年牛市啟動前的水平。這說明注冊制和房產稅一樣,大家對其預期很高,當市場普遍認為會出現估值回歸的時候,這種擠泡沫的過程就已經提前開始了。
早在2016年全國人大授權決定兩年施行期限的起算點時,資本市場給予積極反應。2016年3月開始,A股啟動了一波幅度較大的階段性上漲行情,這種上漲趨勢一直延續到了2017年第四季度。如果說當年的注冊制延期構成利好給了市場一個喘息之機的話,那么這次同樣也是利好效應。但我們認為,現在的情況和兩年前已大不相同。從根本上講,真正施行了注冊制反而對資本市場是一個機會,控制市場的發行速度,會讓很多投資者感覺到很大的不確定性,大家越不敢放心大膽地參與價值投資,這會令A股的投機氣氛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持續存在。
另一方面,注冊制擬延期對A股也具有一定呵護作用。因為注冊制代表的是一個完全資本化的東西,而我國證券市場與歐美成熟市場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金融機構從銀行到證券公司,均離全面的資本化相距甚遠。無論是中小板還是創業板,企業違法成本不高,出現問題得不到及時處理,交易所將會面臨更大的市場壓力。因此,在相關制度沒有得到完善的情況下,越晚推出注冊制,對投資者著實是一件好事。
綜合來看,本次注冊制擬延期對于二級市場的利好效應弱于2016年首次公布時,對中小創股票的實際影響還要看市場對其的反應,并非絕對的利好或者利空。同時,經過兩年左右的時間檢驗,這個延期的期限內,對于中小創上市公司是一個擠泡沫的過程,在這段時間里將會誕生一些真正的創藍籌,以及未來具有成長性的科技型龍頭企業。(鄭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