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7年深圳經濟統計數據和月報發布,數據基本一片飄紅。有微信公號發文提出質疑,認為深圳三大行業經濟萎縮,反映的數據和當年度GDP絕對值增幅相悖,統計數據或存GDP虛高。深圳統計局發文回應,該質疑文中GDP增幅計算方法錯誤;此外,三大行業中所引用的工業數據不全,所以容易造成誤解。
質疑三大行業增幅低迷,GDP增速卻達11.8%?
2017年深圳經濟統計數據和月報日前發布后,有微信公號發文《深圳2017年經濟數據挖掘———辛勞的統計局公務員們!》,對GDP增速、工業增加值增幅等數據的真實性提出質疑。
該文作者指出,2017年深圳的GDP規模為22438億,對比2016年經過修訂后的GDP最終值20078億,原始增幅高達11.8%.增幅數據與行業經濟情況不符。
工業方面,深圳2017年統計月報中公布23種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數據,15種產量下降,其中13種降幅超10%.僅8種產量上升。產量下滑的產品種類占比超過65%.且產量下降的基本是科技型電子產品。此外,近兩年存在華為將產能搬去東莞,中興搬去河源的情況,大量的與之相關的企業也在搬離。這與上述2/3的工業產品產量萎縮的數據相互印證。而深圳年度統計數據中,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088億,對比2016年的7191億,原始增幅高達12.5%.作者認為,上述工業生產低迷的情況下,該工業增加值增幅是不符合實際的。
金融業方面,2017年由于金融監管和深交所創業板成交淡,深圳非銀行金融企業(即證券信托等金融企業)截至去年年底的存款規模13140億,較2016年底的14065億減少7%.作者認為這表明資金正在撤出深圳金融業。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深圳金融業增加值3060億,較2016年的2877億,絕對值增幅僅6.4%,也遠遠落后于11.8%的GDP絕對值增幅。
房地產業方面,2017年深圳一手住宅成交量為25820套,對比2016年的40448套,成交量萎縮了36%.二手住宅方面同樣慘淡,成交量63484套,對比2016年的104251套,萎縮了39%.而深圳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房地產業增加值1882億,較2016年的1866億微增0.8%.
總體來看,深圳三大行業都萎縮了,包括2/3的工業部門產量萎縮、金融和地產增加值萎縮,該高達11.8%的GDP絕對值增幅顯得不合理。
回應GDP增速并不是這么計算
深圳統計局隔日發文《新春洪福,走近走進解讀解構深圳GDP》,對質疑作出回應。
對于質疑文用兩年的GDP總量之差得出增速,深圳統計局解釋,GDP增速并不是這么計算。深圳統計公布的2017年深圳GDP總量22438.39億元以及各行業增加值為現價數據,深圳GDP總量同比增長8.8%及各行業增加值增速為不變價數據。《廣東省季度生產總值核算方案》規定,季度GDP及各行業增加值核算包括現價核算和不變價核算,其中公布的GDP及各行業增加值數據為現價數據,GDP增速及各行業增加值增速數據為(扣除價格因素后)不變價數據。
一般來說,GDP總量、財政與稅收等數量指標為現價,GDP及其分產業分行業的增長速度為不變價,財政、稅收、進出口的速度增長為現價計算。因此,一般不可以拿名義增速去比較不變價的增速,如果這樣,就會產生對數據解讀的偏差,甚至相反的結果。
工業指標方面,深圳現在工業指標中的產品產量有258種,不僅僅局限于上文提出的月報所公布的25種產品。
從全市規模以上6638家企業上報的全年產品產量情況來看,有近60%的工業品產品同比正增長,其中增長10%以上的接近四成,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深圳一些高新技術產品,發展勢頭強勁且占比較大。而拿數量來說價值,來計算增加值也不恰當,因為單個產品的價值也相互不等。
此外,因為現行統計制度一般是幾年一更換,相對深圳新經濟發展變化快而言,有許多新的產品沒有及時納入制度當中。無人機目前就沒有納入。
華為確實將一部分產能搬去東莞,不過遷走的只是一部分。當時確實對深圳的工業增加值產生了影響,2016年的工業增加值在下半年維持在6%-7%之間,是近幾年最低值,不過后來缺口被留在深圳本地的華為產能和其他補上,因此2017年的工業增加值上半年恢復到7%-8%之間,下半年還上升到9%-10%之間。中興遷走的也只是一部分產能。
此外,文中解釋,金融業、房地產業核算指標雖增長回落,但增速依然保持較高水平。貨幣金融業(銀行業)中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余額增速較去年僅回落0.4個百分點,同比增長8.6%;保險業中保費收入依然保持高位增長,增速高達24.6%.房地產業方面,由于房地產業從業人員增速與房地產業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增速兩大核算指標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增速分別為12.0%、21.0%,因而保證了房地產業增加值1.7%的正向增長。(記者周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