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下跌,一石激起千層浪。
“前段時間基于原油上漲趨勢的判斷,我建倉了大量美國能源股股票,但最近浮虧慘重。現在的問題是,我是該繼續持有這些股票,還是該果斷止損離場?”網友“萊財一哥”在其上周的美股交易筆記中寫道。
實際上,無論是近期的化工品現貨市場,還是瀝青、PTA等化工品期貨,抑或是國內化工品股票,均受到了這波油價調整的影響。
油市上演“過山車”
上周,國際油市上演了大“變臉”的一幕:布倫特和WTI油價全周分別下跌8.09%、9.24%(文華財經數據),幾乎回吐開年以來全部漲幅。
中信期貨化工分析師胡佳鵬、童長征、許俐分析,本輪原油價格下跌的壓力不止來自一方面,而是商品屬性與金融屬性共振下的價格反應。
“商品方面,油價上行對產量刺激作用顯性化。油企追加頁巖投資,油田投產步伐加快,檢修季原油需求繼續走弱,原油成品全面累庫。金融方面,就業數據強勁推動通脹預期升溫,美債收益率飆升觸發高估值美股大跌,恐慌情緒蔓延引發全球股市拋售,擁擠多單持倉與程序化交易放大波動幅度,金融資產進入高度聯動負反饋循環。”中信期貨研究小組稱。
“上周,美國石油鉆機數增加26座,EIA原油庫存增長190萬桶,美國國內原油產量大幅增長33萬桶/天,產量的增長幅度遠超出市場預期,再疊加二三月份為煉油廠檢修多發期,導致對未來原油庫存上漲的預期大幅增加。”川財證券分析師邱瀚萱認為,此外,上周美元指數上漲1.28%,回到90以上,對原油價格也構成壓力。
在上述利空條件下,截至上周末,石化和石油天然氣指數周度跌幅超過12%,回歸2017年底水平。
不過昨日,國際油市在60美元一線獲得支撐并大幅反彈,截至發稿,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報64.17美元/桶,WTI主力報60.6美元/桶。
下游資產“脈動”
在國際油價“過山車”表現中,國內外能源化工資產也出現波動。
投資美股能源股的“萊財一哥”表示,“盡管國際原油價格屢創新高,但美國能源股并沒有像預期中持續大漲,相反,近期美股大幅回調,能源股領跌市場,個別能源股甚至刷新低點。”
不過,他仍舊堅持持有能源股(美股),原因有很多。例如,近期美國頁巖油企業瘋狂增產,他預計2018年第一季度,美國能源上市公司的業績會比較亮眼。另外,全球經濟向好,原油需求旺盛,沙特持續減產,在這些因素沒改變的情況下,油價大跌的幾率不大。
“現在持有能源股(美股)面臨的最大風險是美股或國際油價持續大跌。但暫時來看,還不至于如此。”他說。
無獨有偶,數據統計顯示,上周國內A股市場申萬一級化工指數跌幅為6.61%,不過,其表現仍強于市場整體,同期,上證指數和滬深300分別下跌8.26%和8.65%。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楊偉分析,由于海外市場大跌、油價下調帶來恐慌情緒,前期漲幅較多的龍頭公司,節前獲利了結情緒明顯;疊加一季度是淡季,周期股龍頭出現深度調整,處于筑底過程中。“不過,下跌后,化工行業龍頭公司和績優股更具價值,同時建議關注底部品種。”
此外,業內人士介紹,在上周原油期貨調整過程中,國內化工品現貨細分市場出現普跌態勢。
石油化工期貨表現亦一蹶不振。文華財經數據顯示,化工板塊指數上周累計跌幅為2.04%,瀝青期貨全周跌幅為5.12%、橡膠期貨下跌4.27%、PTA期貨下跌1.16%、塑料期貨下跌1.55%。
中信期貨研究指出,淡季供需矛盾暫未激化,短期瀝青走勢主要關注油價變量,若油價繼續回落,期價壓力仍存。PTA期貨方面,在原油回調的情況下,下方成本近期支撐有所松動,且供需面較弱,價格有一定的回調壓力,節前難有較好表現。
化工市場復蘇趨勢不改
今年以來,油價的持續上漲令多家國際投行重新修訂對未來油價的預期。
摩根大通2018年原油均價預期為70美元/桶,有望高見78美元/桶。摩根士丹利認為年內油價最高將上測75美元/桶。美銀美林預測原油全年均價為64美元/桶。高盛則將布倫特原油12個月預期上調至82.5美元/桶。
市場對原油價格的預期一致轉向樂觀,多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分析人士認為,未來能源化工股仍具投資價值,尤其是能源公司在2017年實現扭虧,2018年行業復蘇趨勢有望延續。
廣發證券(000776,股吧)分析師王劍雨、郭敏、周航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基礎化工行業的發展態勢為:多數周期類化工品相繼于2014年觸底,開啟景氣復蘇進程;預計WTI油價中樞將在60美元/桶附近震蕩;大部分化工品價格伴隨原油價格波動,精細化學品價格相對穩定,供給端格局較好的化工品仍具有獨立行情;供給側改革方面,關注產能可能永久性退出的化工子行業;關注部分地區環保趨嚴對行業的影響;下游實質性需求復蘇有待觀察。給予基礎化工行業“買入”評級。
“基于中期視角,預計行業景氣整體仍將保持上行趨勢,主要由于原油價格穩中有升,對化工品價格構成支撐;經濟韌性較強,化工品需求端總體穩健;國內新增產能投產持續趨緩,且環保因素持續沖擊。”華泰證券(601688,股吧)分析師劉曦表示,長期而言,在貨幣政策趨緊的背景下,細分領域龍頭具備競爭優勢,能通過內生式發展持續提升市場份額,進而帶動國內化工行業逐步走向集中和一體化。
但分析人士對短期期貨品種走勢似乎不太樂觀。信達期貨化工品分析師蔡粲認為,受春節因素影響,下游工廠陸續放假,需求基本停滯,而石化裝置開工變化不大,市場進入累庫模式,未來供需矛盾也將因此而逐漸顯現。塑料期貨方面,臨近春節,需求出現明顯下降,人民幣持續升值,進口料價格打壓國內市場,此外石化和港口庫存均有小幅累積,預計現貨將延續弱勢為主。聚丙烯期貨方面,石化庫存穩中小幅上升令市場承壓,降價使得市場成本支撐減弱。整體來看,市場或呈現震蕩回落態勢。
本報記者 張利靜
(責任編輯:趙艷萍 HF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