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出現在人社部官網的一則新聞,受到業內人士高度關注。消息顯示,2月6日,人社部、財政部共同組織召開會議,會同國家發改委、國家稅務總局、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啟動建立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工作。
多部委聯合共同推進,意味著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建設將提速。
按照國務院關于逐步建立起多層次(“三支柱”)養老保險制度,合理分擔國家、用人單位、個人養老責任的要求,人社部會同相關部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遞次推動“三支柱”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建設。
何為“三支柱”體系?“第一支柱”指目前已經形成的“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兩大平臺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人社部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超過9億人,積累基金4.6萬多億元。“第二支柱”指補充養老保險制度,以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為主。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經有近8萬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人數達到了2300多萬人,積累基金近1.3萬億元;職業年金正隨著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逐步建立。
而“第三支柱”指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目前正式進入制度建設啟動階段。市場一直高度關注的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就屬于養老保險“第三支柱”。
對于多部委聯合啟動建立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工作,保險業人士無不為之振奮。“從歐美類似經濟發展階段的發展經驗來看,財稅等政策支持是撬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巨大杠桿,尤其是有利于商業養老保險需求的持續噴發。業內期待在這一方面能進一步突破。”一位業界人士對記者表示。
業內專家分析,隨著全球老齡化趨勢發展,“三支柱”模式正成為各國養老金體系改革的主流選擇。建立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對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體系、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加美好老年生活需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具體來說,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建設的啟動,不僅有助于為政府分擔社會養老、醫療壓力的重任,同時也有利于推動商業養老保險駛入增長快車道,同時亦利好資本市場。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養老保險是各類要素市場的長線資金,不僅支撐了資本市場幾十年的長期穩定發展,同時也支撐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而目前我國養老保險“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均已實現市場化投資運作,隨著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建設的啟動,“第三支柱”也將會迎來規模放量及投資市場化之旅。
這意味著,我國資本市場又將迎來新的長期資金。(黃蕾)
編輯:陳羽
制作:單凌鶴┃ 圖編:比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