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藥材價格上漲的情況下,以中成藥為主營產品的浙江新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光藥業”,300519.SZ)發布了業績預減報告。
根據報告,新光藥業預計2017年全年凈利潤為1.01億元~1.13億元,上年同期為1.19億元,同比下降15%~5%。
2016年上市以來,新光藥業收入增速持續下滑,與此同時,公司上市之前所存在的產品單一、市場集中、缺乏新品等問題仍未改善,公司募投項目“年產2.2億支黃芪生脈飲制劑生產線”在2017年年底時初步投入生產,但新增的大量產能怎樣消化卻是一大難題。
2月6日,新光藥業在回復《中國經營報》記者的郵件中表示,公司營收增速持續下滑主要是因為受國家醫改、藥品集中招標采購、醫保控費、價格談判、二次議價等政策因素的影響,進入醫保報銷目錄的藥品銷售價格均有所下降。公司主導產品在銷售數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銷售收入有所下滑。
受制于原材料價格上漲
新光藥業主營業務為中成藥的生產、銷售與研發,主導產品有黃芪生脈飲、西洋參口服液、伸筋丹膠囊,2017年上半年,黃芪生脈飲收入占比78.80%;西洋參口服液收入占比12.57%;伸筋丹膠囊收入占比6.90%。
作為一家中成藥企業,新光藥業業績與其原材料價格息息相關。記者從康美·中國中藥材價格指數網上查詢得知,新光藥業拳頭產品黃芪生脈飲的主要原材料黃芪、黨參等2015年全年價格指數均處在近年來的底部位置。受此影響,新光藥業當年主要財務指標延續增長勢頭,其中,公司營業收入為3.12億元,同比增長6.63%;毛利潤為2.05億元,同比增長10.81%;扣非凈利潤為1.18億元,同比增長12.85%。
2016年開始,黃芪、黨參等中藥材價格開始迅速反彈,受此影響,新光藥業當年營業成本較上年同期增長2.80%,毛利潤同比微增0.49%,而扣非凈利潤則同比下滑4.44%。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新光藥業方面也坦承,黃芪生脈飲2016年以及去年上半年毛利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主要是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和產品銷售價格下降。與此同時,公司方面還將主導產品營業收入下滑歸因于受國家醫改、藥品招投標、二次議價等政策因素的影響。
不過,記者發現,即便是在國家醫改、藥品招投標以及二次議價等大環境下,整個中成藥工業的表現依然要好于新光藥業。來自興業證券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13~2016年,中成藥工業總產值增長率分別為23.26%、17.14%、7.87%以及9.04%;同期中成藥工業銷售收入增長率分別為22.60%、14.64%、6.22%以及8.59%;而同期新光藥業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7.24%、9.02%、6.63%以及1.23%,整體低于行業增速。
單品依賴癥
新光藥業在上市之前便存在產品單一以及市場集中的問題。2012年時,黃芪生脈飲的銷售額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高達72.84%,2016年時,這一數據為80.37%;與此同時,2012年時,黃芪生脈飲在浙江省內營業收入占比為81.54%,2016年時,這一數據為86.70%。
在2016年黃芪生脈飲營業收入還有所下滑的背景下,4年過去,新光藥業的單品依賴癥和區域依賴癥未見明顯改善,反而還有所加強。
第三方醫藥服務平臺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光藥業需要豐富產品線,依靠單一的品種風險太大。黃芪生脈飲系列產品要想做起來,需要加大對增量市場培育的投入力度,如果只是在已有的存量市場上做文章會比較被動;另外,公司還需轉變營銷思路,可以選一兩個區域做直營,先把一兩個區域做起來。
對此,新光藥業方面表示,公司將立足現代中藥制造,積極拓展大健康產業,利用資本市場的平臺,通過并購,發展中藥材種植、保健食品、化學藥品、生物制劑、中醫養老等方向。
對于開拓浙江省外市場,新光藥業方面則回應稱,將根據“立足省內市場,拓展全國市場”的營銷策略,加快區域營銷網絡建設,著力拓展省外市場。
記者注意到,新光藥業還在現有產品黃芪生脈飲基礎上二次開發了無糖型劑型和全國獨家產品黃芪生脈顆粒。對此,卓創資訊分析師張斌也表示看好其產品升級的方向。其表示,根據相關預測,在行業逐步放開的趨勢下,配方顆粒將部分替代中藥飲片和中成藥,2017~2020年有望達到40%的年均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新光藥業此前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披露的說法,公司在上市時拋出的募投項目——“年產2.2億支黃芪生脈飲制劑生產線GMP建設項目”在去年年底時提取車間部分已通過GMP認證,可投入生產,制劑生產線部分正在進行設備安裝。黃芪生脈飲2016年以及去年上半年營收和毛利率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在此背景下,上述募投項目將使公司黃芪生脈飲及其他合劑(口服液)的生產能力由原1.33億支/年增至3.53億支/年,產能如此大幅提升,能否消化?
新光藥業方面就此表示,募投項目投產有個產能逐步釋放的過程,公司正在加快營銷網絡建設,積極開拓省外市場,進一步挖掘省內市場潛力,力求消化產能。
不過,根據新光藥業方面提供給記者的“公司產品市場占有率約為85%~90%”以及“目前黃芪生脈飲產能利用率與招股說明書所述基本相同”的說法,雖然黃芪生脈飲對應的合劑(口服液)生產線產能利用率超過100%,但由于公司黃芪生脈飲產品市場占有率已接近飽和,能否培育出新的市場,或成為其大量新增產能能否消化的關鍵。
(責任編輯:DF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