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提出,下一步,要繼續把國有企業作為重中之重,結合國企改革、去產能、降成本等舉措,進一步推動降杠桿。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總的來看,此次會議有三個亮點值得關注:一是表明了國務院對國有企業改革的高度重視;二是高度重視國有“僵尸企業”破產退出,提出了建立破產退出成本政企銀分擔的機制;三是進一步完善了債轉股機制。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截至目前,通過2017年以來的工作,已有17家中央企業和有關機構簽訂了債轉股協議,且債轉股的框架協議達到5000億元。而早前國務院國資委還專門針對有債轉股需求的中央企業進行了摸底調查,通過摸底發現,約有36家中央企業具備債轉股的業務需求。
事實上,除了通過債轉股來增加資本外,股權融資等路徑亦能促進央企、國企降杠桿。而本次會議也提出,要改善公司治理,出臺國企資產負債約束機制,支持通過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充實資本,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會議提出的“出臺國企資產負債約束機制”,這是進一步加強國企資本管理、推動形成合理的資產負債結構的客觀要求。在拓寬企業資本金補充渠道的同時,通過嚴格的財務制度和資本金約束,有利于合理確定業務發展規模和速度,將國有企業資本充足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稍早前,國務院國資委總會計師沈瑩透露,目前已經制定了中央企業降杠桿、減負債、控風險的指導意見,同時明確到2020年前中央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要再下降2個百分點。
作者:杜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