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大盤出現連續調整行情,滬指1月29日創出階段新高后開始回落,中小板、創業板等大盤核心指數先于滬指展開調整。此輪回調滬指最大跌幅10%,中小板與創業板回調幅度超過滬指。
調整行情中,28個申萬一級行業全線下挫,鋼鐵、銀行、采掘等行業相對抗跌,通信、房地產、農林牧漁、國防軍工較為疲弱,在各行業中跌幅居前。此外,白馬股扎堆的家用電器、食品飲料跌幅均超過一成。
證券時報·數據寶對上市時間6個月以上的股票統計顯示,1月29日以來最大跌幅超過10%的股票共計2800只,其中,203只跌逾三成,樂視網、長纜科技股價一度出現腰斬。
從203只深跌股板塊分布來看,深滬主板包含89只、中小板和創業板分別有47只、67只。行業數據顯示,這些股幾乎分布于所有申萬一級行業,但集中化趨勢明顯,化工、計算機、電子、通信等8大行業集中了逾半數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大幅下跌股中,5只1月份股價曾經創出歷史新高。如白酒股伊力特,1月22日創下30元的歷史最高價后,近期持續調整,最大回調幅度超過30%。今年年初,區塊鏈概念板塊行情火爆,科藍軟件連收5個漲停板,隨后呈現過山車走勢,股價大幅回撤,目前已重回暴漲前水平。
4股業績持續高增長
數據寶進一步梳理股價大幅下挫并且業績持續高增長的股票,篩選條件為:2015年、2016年均盈利且凈利潤同比增幅30%以上,2017年報、快報盈利且凈利潤增幅30%以上,或者公布預增公告,增幅區間下限達30%以上。統計結果共有易見股份、晶盛機電、海峽股份、立昂技術等4只股票入圍。
易見股份2015年和2016年凈利潤分別增長844%、80%,去年前三季凈利潤增長38%。根據業績預告披露,2017年度凈利潤預計增長35%左右,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同樣為35%左右。業績增長的原因之一為出售公司非主營業務即汽車零配件業務相關資產,增加了公司運營資金,用于拓展供應鏈管理和商業保理業務,業務領域得到一定拓展。此外,公司推進精細化管理,有利于降低運營成本和費用,對公司經營業績具有一定貢獻。
上市剛滿一年的立昂技術,2015年、2016年凈利潤增幅分別為58%、36%,受益于新疆安防市場的需求帶動相關行業快速發展,公司依靠在安防領域的技術優勢,去年簽訂的大額訂單較上年同期增加,2017年度立昂技術凈利潤預計增長114.24%至139.61%。該股去年上市一度連續收獲21個漲停板,盡管近日大幅回調,最新價較發行價相比,溢價幅度仍達到4.8倍。
作者:李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