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公司2017年經營數據,131家證券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113.28億元,較2016年減少5.08%;國內券商2017年全年合計實現凈利潤1129.95億元。其中,120家公司實現盈利;有11家券商虧損。
券商主營業務收入結構已發生重要變化,全行業經紀業務、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財務顧問業務收入同比下滑,證券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占比逐步提升。
在結構化行情之下,2017年券商自營業務收入占比升至第一: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860.98億元,超過了經紀業務收入,占比27.66%。
131家券商凈賺1129.95億
具體來看,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席位租賃)820.92億元、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384.24億元、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125.37億元、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33.96億元、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310.21億元、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860.98億元、利息凈收入348.09億元。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統計發現,證券行業2017年全年營業收入同比下滑5.08%,凈利潤同比下滑8.47%。在各項主營業務收入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財務顧問業務、投資咨詢業務、利息凈收入均較2016年下降。
不過,整個證券行業的自營業務總體增長迅速,131家券商證券投資收益2017年全年同比增長51.46%。
截至2017年12月31日,131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6.14萬億元,凈資產為1.85萬億元,凈資本為1.58萬億元,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含信用交易資金)1.06萬億元,托管證券市值40.33萬億元,受托管理資金本金總額17.26萬億元。
從近三年的統計數據看,國內證券行業凈資產、凈資本、托管證券市值均持續增長。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含信用交易資金)連續三年下降。
自營業務收入超越經紀業務
去年A股結構化行情明顯,踩準節奏的券商自營業務賺得盆滿缽滿。券商自營業務累計收入首度超過經紀業務收入,占比躍居第一,接近三成。
去年,證券行業主營業務結構持續優化,主要有以下兩大明顯變化:
一是受市場行情震蕩、交易量萎縮、費率下降等因素影響,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占比近三年來持續下降,2017年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席位租賃)820.92億元,占全年營業收入比重26.37%。2016年、2015年這一數字分別是32.10%、46.79%。
二是結構化行情之下,券商自營業務收入占比升至第一。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券商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860.98億元,超過了經紀業務收入,占比27.66%。2016年、2015年這一數字分別是17.33%、24.58%。
作者:吳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