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滬指繼續高歌猛進,周K線呈現五連陽強勢特征,兵臨3500點。從新年開局的前三周來看,金融、地產、石油石化、大消費等板塊呈現交替上漲,引領上證50、中證100、滬深300和上證指數創2年以來新高。與此同時,中小創有關的指數則基本是全面回調。一邊是不斷創新高,一邊是不斷創新低,最佳的策略是無問牛熊,只問業績。
市場整體風格呈現“價值蔓延”態勢,“老經濟”繼續上漲,“新經濟”未見企穩。但不同是,“老經濟”中去年表現落后的石油石化、房地產和券商板塊開始引領市場上漲,大有接過食品飲料、家電多頭旗幟的氣勢。在2017年擁抱價值的基礎上,出現了價值蔓延的資金偏好特征。
從新年市場特征看,為什么銀行、地產、石油石化板塊的表現與去年不同?最大的不同是,這些板塊的估值處在較低的價值區間,與國際成熟市場估值相比,遠遠低于市場估值,目前只是正常的估值修復階段,而食品飲料、家電類估值已不便宜,甚至出現估值溢價現象,故而資金偏好選擇更加低廉的大金融、地產類為進攻方向,實質為市場風格的價值蔓延,推動了這些板塊的上漲。
對于投資者而言,這些板塊還值得投資嗎?在這個資金博弈的市場中,今年如果降低投資的業績預期,效果可能超出預期。以2017年為例,年初業績預期不高的,都去買了白酒、家電板塊,結果全年業績超出預期;去年年初業績預期較高、決定大干一場的,都去買了彈性高的創業板,結果是遠低于預期。2018年也是如此,如果好的資產越來越少,那么這些好資產上漲的幅度可能不斷超出市場預期。
決定股價走牛的核心是上市公司業績不斷提升。從消息面看,在2016年利潤增長的基礎上,2017年前11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1.9%,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利潤增長30.4%,市場普遍預期2018年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仍將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經濟緩慢復蘇的過程中,外需環境對國內的拉動也比較明顯,對應的就是外圍資本市場不斷創歷史新高的晴雨表,港股市場也創歷史新高,內外兼顧下投資者風險偏好大幅提升,市場價值蔓延型投資思路不斷被場外資金接受,價值投資正成為市場主流投資首選。
綜合來看,市場逐漸從2017年的釀酒食品、家電等藍籌品種轉向金融、地產為主的估值修復行情。上證指數在3500點整數關口或有波動,但只要把握住中期市場的核心矛盾,那么就可以淡然面對短期的漲跌。策略上,市場分化進入新常態,主板市場非常強勢,未來上證指數繼續看高一線,建議投資者把握大盤股中滯漲但績優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