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存廢考
一位華南地區信托公司人士透露:“之前信托的通道費一般是0.1%,現在到了0.2%-0.3%,是原來的兩三倍,還可以從報上來的項目里優中選優。”
幾乎沒有哪一次的市場監管從政策落實到業務來得如此迅速。政策是雙刃劍,通道業務鏈條上的每個環節都受到影響。
一方面明確違規的通道被禁,另一方面規模壓縮后,正常需求也無法得到滿足,供需不平衡首先帶來信托通道費上漲。從深層次看,非標融資與實體經濟聯系緊密,去通道將間接造成部分實體企業融資渠道的重新選擇。
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認為:“去通道是全局性去杠桿的一個縮影,首當其沖是地產和平臺融資難度增加。但動態來看,這是一個供需再平衡的過程,從金融機構角度控制通道監管套利,從實體角度控制高杠桿部門繼續增加負債,最后的結果上仍將達到平衡。”
阻斷通道的同時,也阻斷了銀行資金的固有流向,資金的重新分配也隨之開始。
供需不平衡推漲通道費
僅一個月之前,市場上還存活著四大非標通道,即信托、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和私募,而現在只剩下信托通道,且信托不可避免地進入去通道程序,規模只降不增。
“現在已經不能再從市場需求層面考慮問題,壓通道是硬性要求。”一位銀行系信托公司區域性業務負責人表示。
“沒有任何一家信托公司敢增規模,并在不增規模的基礎上盡量去減,通道業務面臨很大的壓力。”一位華南地區信托公司人士表示。
具體來說,比如A信托公司前期已經過會的項目,目前在成立或放款階段,因為要控制規模都被緊急叫停,和交易對手溝通“勸退”項目。
再比如B信托公司,因為需要通道規模負增長,只有前期項目到期清算騰出空間,才有額度批新項目,也不能把空間填滿,騰出的規模最多只能填一半。
現在各家信托公司都進入相似狀態,上報的項目數量多,但能落地的少,且必須是“負面清單”之外的合規項目,加之信托以外其他通道被封死,供需已經呈現明顯的不平衡。
這直接推高了信托的通道費。據上述華南地區信托公司人士透露:“之前信托的通道費一般是0.1%,現在到了0.2%-0.3%,是原來的兩三倍,還可以從報上來的項目里優中選優。”
不過通道費進一步抬高的可能性也較小,上述信托公司區域負責人透露,其所在公司股東銀行已經提出限價要求。
對于存量業務的原則基本上是等待自然到期。據了解,由于近兩年通道收緊趨勢顯而易見,2017年新增的存量中銀行已經做了拉長期限的安排。
間接阻斷實體融資渠道
目前非標作為對銀行信貸、債券等標準化融資渠道的補充,負擔了大量企業融資需求,企業在無法通過其他途徑滿足融資需求的情況下,都會尋求非標融資。
非標通道背后資金實際上仍來源于銀行,監管政策表面劍指通道,深層次是對非標業務本身存在較深的顧慮。
一位前國有大行資管部人士認為:“嵌套通道增加融資成本和操作風險,突破行業慣例政策,也是在銀行信貸額度控制下的變相融資方式。而去通道可以說是縮減非標的手段和方式。”
但由于非標通道與實體之間的聯系緊密,多位受訪的銀行和信托人士均認為,切斷通道的過程中,可能間接影響到實體企業。
一方面融資具有延續性,大部分企業有融資滾動安排的預期,自然到期后不續期,相當于打亂了企業的融資安排,需要尋找新的融資渠道做替換。
另一方面在重新接續融資的過程中,如果企業本身沒有較好的信用評級,尤其是非國家重點扶持行業的企業,可能會造成融資成本的增加,如果不能及時接上資金則可能出現流動性問題,引發債務違約。
一位股份行資管部副總經理認為,現在表內信貸規模也是嚴控的,要分流到各個領域,最后留給實體企業的可能不到五分之一;目前表外同樣受限,實體企業的資金供給更加緊張,融資成本可能繼續推升。
以房地產企業3年期中票利率為例,2016年資質最好的企業最低達到3%,2017年同樣的企業融資成本上升到8%。
盡管如此,從不平衡走向平衡的過程中,節奏的把控非常重要。按照銀監會避免“處置風險的風險”的邏輯,主動控制節奏的可能性較大。前述副總經理認為:“如果說影響擴大,監管或會考慮再做精細化管理。”
資金開始重新分配
另外,一位信托公司副總經理表示:“在通道額度有限的情況下,接下來各家銀行會更嚴格的權衡哪些資產值得做,預計會導致結構調整,一方面資源向大企業傾斜,另一方面三農、小微這些領域會受到更多資金青睞。”
對于新的融資渠道,直接轉向信托融資或是選擇之一。北京一家信托公司研發部人士認為,這將間接為信托帶來主動管理機會。從短期看,此次對商業銀行委托貸款業務的限制部分業務可能轉向信托,由信托以主動管理的形式,通過單一主動管理型信托貸款為交易對手提供服務,信托公司需要進行更為詳盡的盡調,承擔更多的受托人責任。
其二是非標轉標,其中包括選擇標準化融資渠道,如債券、股市,以及資產證券化方式等。
另外,去通道也將造成資金鏈條的重新分配。前述資管部人士透露,現在銀行理財已經在有意識地縮減規模,一方面由于受到監管要求降規模的壓力,另一方面受到委貸新規的影響,銀行開始出現理財資金放不出去的情況。
銀行理財的規模壓縮要從資金和資產兩端進行,資金端意味著銀行理財募資將減少,個人客戶的資金需要尋找新的投向,有業內人士認為,近期公募基金單只募集超300億的現象,或可以說是資金流向重新分配的初步體現。
在通道受限后,資金流動受到阻礙,但不意味著資金會消失。從融資方來說,尋找新渠道可能是標準化市場或其他,這些受到青睞的新渠道也將成為資金的新流向。對于非銀資管機構來說,資金來源也會發生變化,不會像以前那樣主要通過銀行獲得資金,而會衍生出更多元化的方式,自建財富管理渠道或將成為非銀機構的發展趨勢。
【作者:王俊丹 張奇】 (編輯:范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