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A股市場表現極端分化,存量博弈明顯,投資者要在市場上盈利并不容易。進入2018年后,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會如何演繹?近日,證券時報記者采訪了六家大型股票私募,多數公司認為2018年股市系統性風險很小,可能延續結構性分化。
重陽投資總裁
A股進入“二次分化”
重陽投資總裁王慶認為,2018年A股和港股市場不存在系統性機會和風險,投資機會依舊是結構性的。“擇優而買”的大方向不會改變,但市場將從“一次分化”過渡到“二次分化”,主旋律也將從“價值回歸”切換到“價值發現”。
在經濟基本面方面,他表示,宏觀經濟低位企穩,2018年結構將繼續優化。全球經濟預計將繼續保持弱復蘇勢頭,而中國經濟有望保持6.6~6.8%的增速,對經濟增長無需悲觀。通脹中樞抬升,但依舊處于合理區間。無風險利率中樞繼續抬升,不過幅度放緩。預計10年期國債收益率核心波動區間為3.6~4.4%。
王慶認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持續推進,將對A股產生深遠影響。市場將出現“兩個收斂”、“一個提升”:一、二級權益市場估值收斂、境內外股市估值收斂、機構投資者占比提升。股市結構性供需失衡料將延續,優質公司與平庸公司之間的供求格局存在顯著差異。
全球價值日益提升
展望新年市場,星石投資總經理、首席執行官楊玲認為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已經全面高質量崛起,形成“新消費、新投資、新出口”的局面。
消費上,到2021年,中國消費市場將達到6.1萬億美元的規模,5年內增量相當于英國2021年的消費市場規模。中國可能成為未來5~10年全球消費唯一出現持續增長的國家。
出口上,中國出口結構改善且趨勢強勁。從數據上來看,2000年我國商品的出口附加值為69.1%,到2016年我國商品的出口附加值提高到87.5%。
投資上,2017年,我國為消費和服務進行的投資(包括對制造業中的消費品制造行業投資,以及第三產業中除房地產、基建之外的服務業進行的投資)占總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已經從2012年的30%左右提高到了2017年的近50%。
在她看來,高質量增長的中國經濟帶來了投資價值。2018年,海外資金對中國由低配到標配,投資者結構及投資邏輯偏好將決定中國市場的全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