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反華情緒仍在繼續:譴責中國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指責“孔子學院”、批評中國對澳大利亞進行“政治干預”,就連學術圈也出現了質疑中國的聲音。
西澳大利亞大學教授皮特·羅伯遜最近寫了一篇文章,稱中國的經濟實力被夸大了,中國經濟在世界市場上影響力事實上比美國小,比日本、印度、澳大利亞三國加起來也要小。
對于羅伯遜教授此文,特別是文章里有關中國經濟對世界市場影響方面的論點,他的澳大利亞同行都只能表示“呵呵”!
天安門廣場上的中澳國旗
中國不可忽視的貢獻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著名經濟學家彼得·德賴斯代爾看了羅伯遜的文章表示,此文在收入計算的技術問題上還算OK,但卻完全忽視了以名義形式計算的貿易和投資額。德賴斯代爾說:“對貿易的影響這個大問題需要放在堅持貿易體制規則的語境中考慮。”
澳大利亞創新金融研究院院長郭生祥對羅伯遜此文的評價一針見血:“(羅伯遜)由于對中國的體制機制、戰略意圖不明,因而有些擔心,不自覺地強化了所謂自由世界的經濟實力、矮化了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希望以此鼓舞所謂的自由世界經濟體。”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曾經測算,2013年至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平均為31.6%,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居于世界第一位。IMF曾經預測,201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34.6%。
郭生祥表示,從2008年以來,中國新增量對世界經濟新增量比例一直是較高的,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的2至3年中國對世界經濟新增部分的貢獻曾經達到了50%左右,后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下的質量效率型發展,即使此時中國的貢獻率依然達到30%以上。
與美國相比,最近幾年,中國對外投資,無論是私人還是國有投資呈現出迅速增加的趨勢,中國外貿已經超過美國,中國對外投資位居第二位。特別是在互聯網經濟、虛擬經濟、大數據經濟、云計算經濟、金融領域高科技經濟、綠色能源經濟等領域,中國都已經顯示出超過美國的趨勢。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新華社)
郭生祥說,有中國媒體查詢了羅伯遜教授聲稱的資料來源——世界銀行數據庫,發現這位教授使用的并非2016年的最新數據,年份也不統一。郭生祥認為,這些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正如羅伯遜所說,一國經濟實力和對世界的影響力要看其新增量對世界的貢獻,而新增量恰恰是中國對世界經濟不可忽視的貢獻。不能因為政治上的原因而改變經濟統計上的結論。
影響有多大 數字來說話
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澳大利亞對華貿易呈現順差,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順差來源國。2016年,中澳貿易貨物和服務總額為1551.6億澳元,同比增長3.7%,占澳對外貿易比重為23.1%,澳對華貿易順差規模達到309.2億澳元。
相比之下,同期,美國是澳第二大貿易伙伴,澳美雙邊貿易額642.83億澳元,同比下降8.4%,占澳對外貿易比重為9.6%。日本是澳第三大貿易伙伴,同期澳日貿易額610.39億澳元,同比下降6.1%,占澳對外貿易比重為9.1%。印度是澳第九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207.41億澳元,占澳外貿比重為3.1%。中澳貿易總量大于澳美、澳日、澳印貿易總和。
有人喜歡拿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不同說事。的確,以往中國與澳大利亞的貿易以貨物貿易居多,但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兩國貿易結構也發生了變化,服務貿易所占比重越來越大。
中澳自貿協定全解讀
2016年,中國已上升為澳大利亞第二大服務貿易伙伴,雙邊服務貿易額138.76億澳元,同比增長14.2%。中國是澳第一大服務出口市場,澳對華服務出口112.6億澳元,同比增長16.1%。
以旅游這一服務貿易領域為例。2017年前10個月,中國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大海外游客來源國,中國大陸短期赴澳游客累計114.3萬人次,同比增長13%,占赴澳海外游客總數的16.3%。同期,美國訪澳游客人數為61萬人次,日本35萬人次。中國是澳海外游客收入第一大來源國。截至2017年9月底的一年里,中國游客在澳消費額103億澳元,增長13%,創歷史新高,這是澳海外單一國家消費首次突破100億澳元。
在投資領域,據澳方統計,截至2016年末,中國在澳投資存量872億澳元,占澳外資存量的2.7%,國家排名位列第七。這一數字確實與美日相差甚遠,但根據澳大利亞外資審查委員會統計,在澳政府批準的外資申請中,中國投資額連續三年名列榜首。而根據中方統計,截至2016年末,中國對澳各類投資累計超過900億美元。其中,中國對澳直接投資存量333.51億美元。中國在澳設立的企業超過960家,雇傭員工近2萬人。
如果以上數字還說服不了羅伯遜教授,那么建議他走出書齋,接觸一下他的家鄉西澳大利亞州的大小礦山,接觸一下遍布全澳的葡萄園主、養牛場主人、櫻桃園主,甚至好好向他所在的西澳大利亞大學國際招生辦了解一下,中國到底對澳大利亞意味著什么。
經濟分析人士說,中澳兩國經過45年的積淀和發展,其經貿關系已經形成了相互依賴、相互融合的局面。未來,兩國將著手展開第二輪中澳自貿協定相關章節的審議,這是兩國經貿領域的又一件大事。未來有更多發展機遇值得兩國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