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一直是A股市場“敏感”而重要的話題。12月16日,北京師范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數報告(2017)》(下稱《高管薪酬報告》)顯示:盡管我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總體不高,但呈現出極端分化的現象,在2016年2829家上市公司中,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薪酬均值在億元以上有13家,如樂視網(300104,股吧)、美的集團、網宿科技(300017,股吧)等;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薪酬均值在10萬元以下的有25家,如蘇州高新(600736,股吧)、中國聯通、園城黃金(600766,股吧)等。
為何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能超過億元,另一些公司的高管薪酬卻不到10萬元?當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勵機制還存在哪些突出問題?《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了《高管薪酬報告》發布者、北京師范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教授。
專家:股票期權應計入高管薪酬
與以往的高管薪酬報告不同,此次《高管薪酬報告》的高管薪酬是折算成貨幣形式的各種收入,包括基本工資、各項獎金、福利、補貼和各種津貼,以及股票期權[股票期權收入=上年末可以行權的股票數量乘以(年均股價-行權股價)],且只統計公司執行層[總經理、副總經理、執行董事(含擔任執行董事的董事長)、董事會秘書],不包含黨委書記、工會主席和監事等。
為何要把股票期權也計入高管薪酬中?高明華教授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解釋說:“我們在計算高管薪酬指數時,并不是把高管擁有的全部股票期權都計算在內,而是僅計算當年(本年度報告就是指2016年)可以行權的部分。只要可以行權,就意味著這部分期權是他們隨時可以提取的、可支配的現金收入,因此可以視為高管薪酬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計算,可以反映出高管的真實收入。”
不過,這種計算方式,存在若某公司高管可行權的股票連續數年未行權,從而導致某一年的薪酬計算時會非常高的現象。對此,高明華教授認為,雖然會存在上述現象,但不能因為可能會導致某年薪酬看起來很高就將股票期權忽略,“忽略掉就不客觀了。”
高明華教授介紹,在發達國家對高管薪酬的信息披露中,絕大多數都要求必須披露薪酬結構,即薪酬由哪幾部分構成,其中就包括當年可以行權的股票期權。
此外,《高管薪酬報告》通過計算2016年某上市公司薪酬最高前三位高管的平均薪酬與當年營業收入的比值,引入了高管薪酬指數這一概念。
高明華教授稱,高管薪酬指數反映的是高管薪酬和貢獻的吻合度情況,它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而是數值越居中越好,這表明激勵與績效是匹配的,“我們根據1/4分位法確定了高管薪酬激勵過度、激勵適中和激勵不足的指數區間。在2829家上市公司中,激勵過度的上市公司有707家,激勵適中的上市公司有1415家,激勵不足的上市公司有707家。”
《高管薪酬報告》顯示,2016年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數最大值是33265.41,為衛寧健康,屬于激勵過度;最小值是0.05,為中國聯通,屬于激勵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從《高管薪酬報告》指數看,激勵過度前100家公司中,ST公司有6家,在所有74家ST公司中的占比為8.11%;激勵不足的前100家公司中,國有控股公司有85家,非國有控股公司有15家,分別占比同類型公司總數的8.30%和0.83%。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增速快于企業業績增速。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差距懸殊,樂視網三位高管薪酬人均4.5億元。
從時間上來看,2012年高管薪酬指數均值為130.49,2015年為312.74,2016年為359.66,年均增長率為28.85%。對此,高明華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
根據《高管薪酬報告》,薪酬最高的前三位高管的平均薪酬超過1億元的公司有13家,在5000萬元至1億元的公司有24家,在1000萬元至5000萬元的公司有83家。而薪酬最高的前三位高管的平均薪酬低于100萬元的公司則超過2000家,其中50萬元至100萬元的公司有993家, 10萬元至50萬元的公司有1159家,10萬元以下的公司有25家。依據上述分布區間,總體上中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還不是很高,低于百萬元的公司占絕大多數。
按照《高管薪酬報告》的算法,2016年度薪酬最高的前三位高管的平均薪酬,最高額達44949.18萬元,為樂視網;最低額僅4萬元,為*ST新億。前者是后者的11237.3倍,可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差距非常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