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Apple Pay、Apple Music、iTunes、Apple Store等在內的服務業務已經成為了蘋果僅次于iPhone的“第二大產品”。
投資網站The Motley Fool最近的文章指出,擔心蘋果硬件產品銷售出現下滑的人們可以稍微放松些了,服務業務的成功會增加蘋果硬件業務的價值,并且形成一個巨大的利潤正反饋循環。
換句話說,服務業務營收的增長是未來硬件銷量的領先指標:擁有了Apple TV或者Mac的用戶更有可能使用蘋果生態系統中的服務,而不是安卓或者Windows產品。
服務營收“碾壓”iPad和Mac
不久前公布的季度財報顯示,蘋果服務業務的營收已經超過了一些硬件產品:不但超過了Mac,并且接近iPad的兩倍;服務業務的同比增速也達到了34%,遠超iPhone的2%、iPad的14%和Mac的25%。
此外,2017財年蘋果服務業務的營收達到300億美元,幾乎是2013年的2倍。與此相對的,Mac營收的漲幅只有20%;iPad的營收則連年下滑,5年以來營收大跌40%。
占比的變化也顯示了同樣的趨勢。
一直以來,iPhone的“強勢地位”讓不少人認為蘋果需要在產品結構上多樣化。數據顯示,iPhone至今為止是蘋果收入最大的來源,其占比一度達到70%。
不過目前,iPhone在營收中的已經從年初的近70%下滑到現在的54.86%。
與此同時,服務業務的營收占比不斷增長,達到了16.17%,為2012年1季度以來占比最高的一次,也是連續兩個季度達到16%的水平。
庫克曾表示,蘋果完全處于讓服務業務翻倍的正軌。
蘋果的增長指南
蘋果服務業務營收的增長離不開Apple Pay在全球的擴張步伐。
蘋果公司首席財務官Luca Maestri此前表示,過去一年,Apple Pay的活躍用戶數已經翻倍,年度交易較之前一年增長330%。在剛剛過去的10月,Apple Pay又相繼進軍了丹麥、芬蘭、瑞典和阿聯酋。
最新一季,App Store還是帶來收入最高的一類服務,不過Apple Music當季增長了75%。
自從在WWDC大會以來,用戶在Apple Store上花的時間以及下載的次數都在增加。據App Annie 估計,Apple Store的營收已經接近Google Play Store的兩倍。
數據分析公司Sensor Tower預測,iPhone用戶在iOS應用的花費還會大幅增長。未來三年,美國用戶在應用內購買(in-App Purchase)以及付費iOS應用購買的平均開支會增長近40%,到2020年達到8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