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忠旺海外收購首戰告捷。9月13日,全球領先的鋁加工產品研發制造商中國忠旺宣布首宗國際并購,通過旗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收購德國高端鋁擠壓企業烏納鋁業的控股權。
多位并購專家認為,盡管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意愿強烈,但也面臨阻力重重,特別是近幾年來國際政治環境的風云多變,更為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增加了諸多不確定因素。此次中國忠旺成功收購德國優質企業,或將為中企海外收購提供一些借鑒。
實際上,中國忠旺的這次收購更像是一場價值發現之“鋁”。中國忠旺總裁兼執行董事路長青表示:“收購烏納鋁業是我們擴展國際版圖的里程碑,也是公司發展互補業務的重要一步。通過這次收購,可以大幅提升集團在無縫管擠壓方面的能力,進一步完善產品結構,全面提升綜合實力。”
優勢互補強強聯合
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于港交所主板上市的中國忠旺,目前是全球鋁業龍頭企業,特別是在鋁擠壓和深加工等業務領域擁有全球領先的實力,至今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工業鋁擠壓產品研發制造商,其產品廣泛應用于機械設備、交通運輸和電力工程等領域。
烏納鋁業也在歐洲乃至世界擁有行業領先地位。據了解,成立于1914年的烏納鋁業歷史悠久,其主要產品為無縫管、分流擠壓管以及其他高附加值鋁合金擠壓產品,應用于航空和汽車工業等領域,主要客戶包括空客、波音、龐巴迪、奔馳、寶馬等世界知名廠商。
雖然兩家企業體量大小不同,但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強強聯手也讓并購雙方高層對此后的協同發展寄予厚望。烏納鋁業行政總裁Thomas Wiese表示:“中國忠旺是值得信賴的戰略股東,我們期待與中國忠旺攜手,順利、無縫地完成過渡,同心合力為世界各地的客戶、合作伙伴、員工及股東持續創造價值。”
“中國忠旺及烏納鋁業擁有共同的信念,即通過持續創新與不懈努力為客戶提供卓越的解決方案,同時注重綠色環保及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有信心這次并購將為彼此帶來火花,激發協同效應。”路長青說。
進軍國際航空領域
這次收購烏納鋁業,被業界認為將有力推動中國忠旺進軍國際航空領域。業內人士分析稱,烏納鋁業的產品主要是供世界頂尖飛機制造商使用的高端鋁擠壓無縫管等,而在其客戶中不乏空客和波音這樣的行業巨擘。同時,烏納鋁業擁有數十家航空公司的認證及質量證書,這無疑是中國忠旺快速打開國際航空市場的“敲門磚”。
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秦高梧說,“高端無縫鋁管產品是西方限制出口產品,本次收購對忠旺航空用鋁材產品意義非常重大,對提升中國航空產業意義重大。”
實際上,不只國際航空市場,隨著國內航空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高端鋁加工產品在航空領域將大有可為。根據波音公司近期發布的針對中國市場的最新《當前市場展望》報告,預測未來20年中國將需要7240架新飛機,總價值達1.1萬億美元。
“中國機隊規模的增長速度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未來20年全球新飛機需求中的近20%將來自于中國的航空公司。”波音民機集團市場營銷副總裁蘭迪·廷塞斯說。
另據空中客車最新全球市場預測(2017~2036年),全球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印度以及亞洲其他地區和拉丁美洲國家是航空業增長最快的區域,其增長速度幾乎是北美和西歐等成熟市場增速的兩倍。
中國航空市場未來的高速增長已是大勢所趨,并帶動上下游企業聯動發展,而中國忠旺在航空領域已早有部署。目前,忠旺已獲頒發航空、鐵路、汽車、船舶等行業多項全球認證資質。同時,忠旺還是“民機鋁材上下游合作機制”的成員之一,并與沈陽航空航天大學、中航沈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三方聯合創建了遼寧航空航天鋁合金研發聯合實驗室。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忠旺位于天津的鋁壓延材項目第一條生產線主要生產的鋁合金中厚板,其重要應用領域就包括航空航天,目前這類產品在中國主要依賴進口,該項目將彌補國內高端鋁加工鋁合金中厚板市場的空白。
放眼全球市場
一直以來,中國忠旺都是“以國內市場為主、海外市場為輔”的發展策略。此次收購烏納鋁業是其首宗海外并購,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中國鋁加工行業的下游應用正在轉型升級,高端鋁合金產品的需求增長成為大勢所趨。因此,中國忠旺的此次收購可以看作企業優化自身產品結構的行為。”國金證券有色金屬首席分析師李帥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評價中國忠旺的這次收購。
中國忠旺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隨著高附加值鋁產品的應用領域更加廣泛,中國忠旺在全球市場也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前景,公司會在全球范圍內通過收購或整合一些與我們業務具有高度協同效應的鋁加工企業或鋁制品下游應用企業,比如這次收購行業領先的烏納鋁業便是基于這種考量。”
事實上,中國忠旺的海外發展戰略思路十分清晰,盡管收購標的在上下游應用領域有所探索,但始終都是專注于鋁加工行業的拓展。據接近中國忠旺的業內人士透露,除了收購烏納鋁業之外,中國忠旺還接觸過國外汽車零部件企業和快艇制造企業,如果說前者是對原有業務在國際市場的拓展,那么后者則是對現有業務板塊的補充,以向下游應用領域的延伸,最終實現上下游產業鏈的整合。
制造業“出海”的機遇與挑戰
前述接近中國忠旺的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中國忠旺順利將烏納鋁業收入囊中,還是與下游應用領域相關企業的接觸,這些都是制造業企業“出海”路徑的兩種現狀:機遇與挑戰并存。
胡潤研究院攜手易界DealGlobe發布的《2017中國企業跨境并購特別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去年海外投資并購交易金額大幅增長,制造業、金融服務和能源成為跨境并購交易最集中行業,美國成為最熱門的海外并購目的地。
然而,在中企“出海”的熱潮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特別是中企最熱衷的海外并購目的地美國。有分析指出,美國的貿易壁壘越來越森嚴,中國企業當前在針對美國企業的并購交易中所面臨的困難不斷增多,受阻的理由五花八門,包括國家安全標準、受政府控制、凈收益目標、反壟斷問題等等。
但即便如此,中國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依然要抓住機遇拓展全球市場,并在這個過程中展示“中國制造”的實力。“通常情況下,選擇通過海外并購可能更加迅速地幫助中國投資人彌補其全球競爭的劣勢。”致同會計師事務所分析認為,“在全球范圍內的制造業之爭中,如果中國企業能夠借鑒美、德等國的先進科技以及初創企業的經驗、完善相應的高端制造技術、提高生產操作人員的勞動生產率、結合產業結構的調整,才能彎道超車,真正成為世界制造業強國。”
前述中國忠旺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出海”不易,隨著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也必然會以全球市場為競爭舞臺。中國忠旺也在策略性地拓展全球業務,這包括開拓更廣闊的海外市場,以及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優秀的鋁加工企業及鋁制品應用企業,特別是那些在業務上與公司能夠形成優勢互補的行業領先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