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復速必將助推中國鐵路"走出去",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加速境外鐵路項目推進和新項目拓展。”
最近關于中國高鐵一則新聞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9月21日,“復興號”動車組將在京滬高鐵率先實現時速350公里運營。此事所釋放的中國高鐵發展信心,令人振奮。
早在2007年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既有線提速區段達到時速200-250公里,中國成為既有線提速高鐵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邁入高鐵時代;2008年,京津城際高鐵以時速350公里運營,中國成為新建高鐵運營時速最高的國家,并真正意義開啟高鐵時代。
隨后,武廣、鄭西等一大批長大干線高鐵相繼建成,均以時速350公里投入運營,還有1萬多公里干線高鐵均已按時速350公里標準投入設計建造,京滬高鐵部分區段建設標準達到時速380公里。至2010年,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鐵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高鐵發展水平和規模全面領先世界。
后來,原鐵道部易帥,2011年4月1日開始,對已建成運營的部分高鐵開始降速運營。“7·23”事故后,中國高鐵全面“降速降標”。降速即:最高時速350公里的高鐵,按時速300公里開行;設計最高時速250公里的高鐵,按時速200公里開行;既有線提速到時速200公里的線路按時速160公里開行。降標即:大幅度降低在建高鐵、已審批但未開工、新立項等高鐵建設標準。
總之,降速降標導致中國高鐵速度等級驟降50-100公里。由此,有13423公里新建高鐵和2876公里既有線提速高鐵降速運營,共計16299公里;在建高鐵7000多公里,未開工或剛剛批復高鐵2000多公里(不含處在批復、可研階段等新建高鐵)降低速度標準建造,共計9541公里。
武斷降速降標給中國高鐵建立世界標準、充分發揮高鐵設計能力和經濟社會效益等產生了重大不利影響,甚至一度使中國高鐵發展“逆行”,所造成的經濟、戰略等損失之大,難以估量,并且已建成高鐵降速運營,多種速度等級列車混跑,相比原設計,導致輪軌等安全匹配度降低,不是更安全平穩了,反而增加了安全風險。更為可惜的是,降標建設的許多長大干線高鐵線路基礎工程已難有提速空間。而實際上,時速350公里高鐵與時速250公里高鐵造價相差無幾。如西安至成都高鐵建設標準由350公里時速降為250公里時速標準,僅節約預算3%;呼和浩特至張家口高鐵由350公里時速降為250公里時速標準,僅節約預算2.3%。
6年多,對于中國高鐵復速的呼聲一直未停,在社會輿論正見、各方權威專家建言,中央領導多次過問下,中國鐵路總公司新一屆黨組組織專家試驗論證,近期做出重回350公里時速運營的重大決策。
目前中國高鐵2.2萬公里以上,占世界高鐵總里程近70%,居世界第一。高鐵列車年發送旅客近15億人次,占鐵路旅客60%。按照規劃,到2025年中國鐵路網規模達到17.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3.8萬公里左右。到2030年,基本實現內外互聯互通、區際多路暢通、省會高鐵連通、地市快速通達、縣域基本覆蓋。
可以預見,中國高鐵重回350公里時速運營時代,將直接改變未來中國鐵路品質,使中國高鐵獲得戰略重生,實現效率效益充分利用,可承接經濟社會發展更大使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列車“復興號”大范圍投入運營,時速350公里的智能化京張高鐵建設推進,高鐵商旅經濟和高鐵快運物流探索發展,高鐵靈活票價試運作,通過高速度、高等級、大運量、商業化成熟運作,將促使高鐵效益不斷放量,助推中國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縱觀全球鐵路發展,中國高鐵復速必將助推中國鐵路“走出去”,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加速境外鐵路項目推進和新項目拓展。在廣闊的國內、國外實踐中,可以不斷豐富由中國引領的新一代高鐵設計建造、運營管理、商業運作等新模式,為世界提供各種場景和模式下鐵路發展全套解決方案,以中國創造重構世界軌道交通業,開啟由中國引領的高鐵新經濟時代,促進世界經濟融合發展。
(作者系鐵路系統人士、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