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資訊數據統計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兩市已有745家上市公司投入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涉及的總金額約為4468.8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近三成。新湖中寶、五礦資本、中國動力3家公司認購金額超過100億。
近來,兩起上市公司買理財遭騙的事件傳得紛紛擾擾。一是興業銀行(601166,股吧)通過建行買到10億假理財產品,該產品為兩年期存款保本型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6.3%,應于2017年4月21日連本帶息兌付。但建行咸寧分行回函稱,該產品并不存在,也從未簽署過該協議。
另一起是美的集團被曝10億元理財資金疑似遭到“詐騙”。合肥美的冰箱公司于2016年3月購買了一份7億元的理財產品,由“農業銀行(601288,股吧)成都武侯支行”出具兜底函,而后發現:最核心的《承諾函》上的印章為偽造,蓋章的“黃××”行長為假冒,負責接待的“客戶經理”陳某亦為假冒。3個借款企業的授信資料全是偽造的,上面蓋的公章也全是非法私刻的。而陳某等人用以接待美的方面的辦公室,實際上是農行成都武侯支行一位路姓副行長的“行長辦公室”。幾乎同一時間,美的集團另有3億元理財資金也遇到了相似的情況。
利用閑置資金進行理財,已成為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實現“錢生錢”的重要手段。不過,除了收益率的考量,上市公司們也要擦亮眼睛,防止被騙。
Wind資訊數據統計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兩市已有745家上市公司投入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涉及的總金額約為4468.8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近三成。
新湖中寶、五礦資本、中國動力3家公司認購金額超過100億。
上市公司扎堆購買理財產品
7月1日,智度股份發布公告稱,經公司董事會審議,擬在確保不影響募投項目建設進度的前提下,自公司本次董事會決議通過之日起一年內(即 2017年7月1日~2018年6月30日),使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最高不超過人民幣14億元購買保本型理財產品。
無獨有偶,也就在同一天,千禾味業、新華百貨、愛迪爾、海陸重工、千禾味業等另外12家A股上市公司也發布了各自購買理財產品的公告。
愛迪爾發布公告稱,經公司董事會審議,公司董事會決定使用不超過8千萬元閑置募集資金用于購買保本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進行理財投資。相關決議自2016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之日起12個月內有效,該等資金額度在決議有效期內可滾動使用。
海陸重工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公司(含控股子公司)使用合計不超過3億元(含3億元)的自有閑置資金進行現金管理,主要方式是通過金融機構購買短期(不超過一年)的低風險保本委托理財產品,并授權公司相關負責人處理具體事宜。
|
購買理財規模同比增3成
從2012年開始,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就像坐火箭一樣一路飆升。Wind資訊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兩市合計有790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合計購買金額達9605億元,兩項數據分別較2015年增長25.8%、31.5%。
而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勢頭更猛,近上半年已有745家上市公司投入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涉及購買金額為4468.8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近三成。
|
3家公司購買理財金額超百億
從單個公司投資金額來看,不乏豪擲數十億元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土豪”公司。Wind資訊進一步統計發現,上半年購買理財產品的745家上市公司中,購買規模在10億元以下的有626家,占比84%(少于1億元的有125家;1億元至5億元的有364家;5億元至10億元的公司有137家),顯示大多數公司用于理財的資金規模并不是很大。
另外,有119家公司認購金額不少于10億元。新湖中寶、五礦資本、中國動力3家公司在今年上半年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金額更是超過了100億,具體分別為126.9億元、105億元和100億元。
|
|
熱衷利用募資資金理財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利用自有閑置資金;另一種是閑置的募集資金。自證監會發布新規,放松對上市公司閑置募集資金的限制,允許上市公司使用閑置資金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投資產品。
為何上市公司如此熱衷“理財”?多數上市公司的解釋都是:
本著股東利益最大化原則,為提高閑置募集資金使用效率。
實際上,用來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基本上都是閑置募集資金。
簡單來說,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的錢都從股民手里募集來的,可能是你的錢,也可能是我的錢。
而對于針對上市公司使用自有資金或募集資金理財一事,市場的觀點不一。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實體經濟疲弱,并不適合盲目擴張,上市公司通過理財產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無可厚非。亦有其他人士認為,上市公司“不務正業”、“購買理財產品這種行為其實在新上市公司中最為常見,上市之后融了一大筆錢,不知道去干什么,不少公司將資金用于投資理財產品。但這完全背離了投資者為上市公司募資的本意,原本投資者是希望上市公司能夠干好自己的主業,資金效率最大化,如果是購買理財產品,投資者自己買就行了,何必要通過上市公司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