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比預想的晚一些,但萬科的漲停還是來了,6月23日、26日,萬科A連續兩個交易日收盤漲停。
6月21日一早,王石宣布將卸任萬科董事長,交棒郁亮,同時萬科管理層和深圳地鐵牢牢控制了萬科新一屆董事會,分析指出歷時兩年之久的萬科股權之爭已基本塵埃落定。
不過,消息傳出后,市場反應卻很平靜,當天萬科A僅微漲0.05%,次日(6月22日)資金才反應過來,萬科A大漲3.99%,隨后兩個交易日萬科A股價一路走高,成交逐步放大,均以漲停收盤,連續創造今年以來的新高。萬科A在4個交易日內股價漲幅達25%,市值暴漲逾600億元,目前總市值為2923億元。
萬科走勢圖
每經小編注意到,公司靈魂人物卸任,股價反而上漲,這樣的案例并不少見,比如,2013年微軟CEO鮑爾默表示,已決定在12個月內退休,微軟股價當天大漲7.29%。而這次王石交棒郁亮引起的萬科A股價暴漲讓包括深圳地鐵、寶能、安邦和王石在內的管理層浮盈頗豐。
另一方面,萬科A為何會有這樣強勢的表現,背后的推動力來自何方,漲勢能否持續也令人關注。
深圳地鐵“扭虧為盈” 王石身家漲逾4000萬
根據安信證券的研究報告,在6月9日恒大轉讓其持有的萬科股份給深鐵集團后,在萬科的股權結構中,深圳地鐵持有32.43億股,占29.38%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寶能持有28.04億股,占25.4%,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安邦持有7.43億股,占6.73%。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今年1月,深圳地鐵耗資371.7億元,將華潤所持有的萬科15.31%股權納入囊中。接過這部分股權之后,萬科A股價就一直在22元以下徘徊,深圳地鐵一度浮虧近60億元。
如今,隨著萬科A股價突破26元,深圳地鐵已“扭虧為盈”。根據安信證券的計算,深圳地鐵持有萬科股份的平均成本為20.46元,以6月26日收盤價26.48元/股計算,深圳地鐵賬面浮盈已達約195億元。
同時,萬科A股價上漲也讓寶能、安邦獲得巨大的浮盈,根據安信證券的數據,寶能、安邦持有萬科的成本分別只有16元、18.21元。尤其是對于寶能來說,雖然在萬科的新一屆董事會提名總中沒能占據席位,但目前投資萬科帶來的浮盈已經接近300億元。
另外隨著萬科股價上漲,持有萬科股份的管理層身家也迎來暴漲。根據萬科2016年年報,王石持有萬科761.72萬股,按此計算,僅最近4個交易日,王石持有的股份已經浮盈逾4000萬元。
游資、機構、北上資金參與萬科A漲停
海通證券分析稱,目前剔除深圳地鐵、寶能、安邦、證金+匯金、金鵬(合伙人)、德贏+工會、H股股份后,萬科A股剩余流通股只占12.04%,因此撬動萬科A的股票所需資金并不需要太多。
根據深交所數據,6月23日當天游資、機構都在大筆買入萬科A。買入金額最大的前5名中,排名第一的是中信證券上海淮海中路營業部,買入額就高達2.03億元;排名第二的是機構席位,凈買入9004.05萬元;華泰證券天津真理道營業部買入7460.08萬元,平安證券上海分公司買入6255.5萬元,浙商證券紹興解放北路營業部買入6062萬元。
6月26日,買入金額最大的是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阜成路證券營業部,買入額1.6億元,不過兩機構席位賣出了5.17億元。
除了內地資金,盤后深股通數據顯示,由香港北上的資金也加入了爭搶萬科A股票的行列,6月23日買入金額為2837.65萬元,賣出1709.13萬元,凈買入1128.52萬元,26日買入金額為3892.98萬,賣出1936.85萬,凈買入1956.13萬。
機構看好
早在深圳地鐵接手恒大轉讓的萬科股權之時,就有不少大型券商發表研報,紛紛表示股權之爭落幕是對萬科的一大利好,看好深鐵與萬科的合作前景。
廣發證券認為,深圳地鐵集團將與萬科更加緊密地合作,特別是在“軌道+物業”的發展領域,各自發揮資源和能力的優勢共謀發展。
海通分析師涂力磊、賈亞童認為之前壓制投資者對萬科信心的主要因素來自股權爭奪。伴隨地鐵集團正式成為第一大股東和新一屆董事會成員主要由地鐵集團和萬科推選,股權問題實質大局已定。
涂力磊、賈亞童認為深圳地鐵集團在萬科中的基石股東地位,有利于萬科股權結構優化,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和自身發展,股權問題解決有利保證公司經營穩定,加速發展:截至2016年底,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內有2279.7萬平方米已售資源未竣工結算,合同金額合計約人民幣2782.3億元,較2015年年底增長29.4%。股權問題有效解決將更有利保障企業經營問題,加速業務發展。
除此之外,還有市場人士指出,當前市場風格偏愛白馬股,而房地產行業已進入新一輪調控周期,行業集中度提升、強者愈強將會持續并且更加凸顯。一二線龍頭房企在經營發展上競爭力將更好體現,優勢更為明顯,萬科會成為資金追逐的對象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