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漲小減持,大漲大減持,不管大盤漲不漲,減持都是要繼續的——這就是過去幾年發生在A股的真實情況。
在過去數年時間里,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即包括董監高在內的具有增減持披露義務的股東)一直是A股市場重要的減持力量,且常年發揮穩定。據券商中國記者初步統計,從2007年起,A股已連續10年出現了凈減持,我們統計了近七年的數據,供大家參考。
資料圖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2010年以來A股重要股東保持連續7年凈減持,其中最低減持年份出現在2012年,全年只減持了444.16億元,減持高峰出現在2015年的快牛行情下,這一年減持市值達2170.5億元。
雖經歷熔斷行情,2016年依然減持了1103.89億元。2016年下半年以來,兩市共計減持了39.12億股,市值達713.01億元,其中有39只個股涉及的減持市值超過10億元。截至目前,永泰能源、世紀游輪和口子窖位居減持排行榜前三名,減持市值分別達到47.11億元、38.03億元和33.39億元。
值得留意的是,新股也已經加入減持軍團。數據顯示,2016年后上市的新股中有23只新股披露過重要股東的減持記錄,高瀾股份和高科石化在限售股解禁后,均出現了重要股東減持記錄,兩只個股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減持市值分別達到1092.10萬元和6998.81萬元。
進入2017年,重要股東減持仍在繼續。
也由此,業界呼喚監管規則出臺的聲音越來越多,希望能對上市公司股東過度、惡意減持的行為加以規范,盡快制訂大股東及董監高減持新政。
次新股已經步入減持窗口
新股上市在帶來“全民免費抽獎”的同時,也帶來了萬億級別的限售股市值,以及后續的重要股東減持壓力。事實上,這一天已經悄然到來。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 2016年后上市的新股中有23只個股出現了重要股東的減持記錄(多為高管親屬),其中高瀾股份和高科石化去年下半年以來累計減持市值分別達到1092.10萬元和6998.81萬元。
資料圖
作為2016年首只上市新股,高科石化于去年1月6日正式上市,在跨越一年后部分股權已經解禁,部分持股5%以上的股東快速地開啟了減持行動。
公告顯示,高科石化是在2017年1月6日后部分股權進入解禁期。解禁一周后,高科石化股東朱炳祥、陳國榮、王招明、許志堅等4人即聯合發布減持計劃公告,計劃在6個月內,合計減持不超過784.35萬股,擬減持股份占公司總股本不超過8.802%,減持價格不低于發行價8.5元(當前股價41.4元)。
減持計劃發布剛滿一個月,高科石化持股5.94%的董事陳國榮就落實了減持行動,在2月6日-9日通過大宗交易累計減持了83.8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94%。減持完成后,陳國榮的持股比例下降至了5%。
資料圖
與陳國榮的操作類似,2月10-14日期間,高科石化的另一名董事王招明也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了48.68萬股,占總股本的0.55%,持股比例從5.546%下降至了4.9999%,觸發了權益變動公告。
資料圖
統計數據顯示,高科石化去年7月以來累計減持股數達到172.46萬股,減持市值達到6998.81萬元,不過這一數字距離上述784.35萬股的減持計劃還有一段較遠距離。
高科石化減持在先,高瀾股份減持在后。作為本輪IPO新政后第2只新股,高瀾股份于2016年2月2日在創業板上市,也由此成為A股市場的第二只解禁減持股。
公告顯示,高瀾股份在今年2月3日正式解禁3728.57萬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為31.07%。在解禁后10天,高瀾股份的財務總監即于2月13日減持了3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25%,分別通過大宗交易和競價交易兩次賣出,交易價格分別為32.68元和36.30元,減持市值達1092.10萬元。
資料圖
新股限售股解禁成為未來三年中的最確定事件。
據券商中國2月12日統計數據,2016年共計上市了294只新股,A股市場隨之新增了847.11億股限售股,涉及市值約為2.23萬億元。這部分市值將在未來三年陸續解禁,第一波較大力度的解禁沖擊就在今年3月,解禁市值達到275億元,而高峰將出現在2019年。
39只個股減持超10億元
所謂的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是指在增減持時具有信息披露義務的上市公司股東,一般包括公司董事、監事、高管、大股東和其他具有披露義務的股東,其中相關股東的直屬親屬股東也包含在內。
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的增減持操作,往往會被認為反映了公司內部人對股票價值的真實態度,因而時常被投資者作為后續走勢的重要觀察窗口。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去年下半年以來兩市共計減持了39.12億股,涉及減持市值達到713.01億元,其中有1022只個股體現為整體凈減持,同時只有470只個股為整體凈增持。
在減持規模方面,兩市共有406只個股減持市值超過1億元,有183只個股減持市值超過3億元,有104只個股減持市值超過5億元,39只個股減持市值超過10億元,永泰能源、世紀游輪和口子窖等3只個股的減持市值超過30億元。
資料圖
永泰能源位居去年下半年以來的A股減持榜首。
數據顯示,永泰能源第一大股東永泰控股集團在去年7月-9月期間先后分5次進行了減持,累計減持了11.51億股,最低減持價格為3.96元(最新股價為4.15元),涉及減持市值達到47.11億元,5次減持股數合計占總股本的9.26%,均是通過大宗交易平臺完成。
永泰控股的最后一次減持公告顯示,永泰控股的減持股份是股改形成的解除限售存量股,在減持完成后,永泰控股集團對永泰能源的持股比例下降至了32.41%。
作為去年最有名的中概回歸概念股之一,世紀游輪過去一年的漲幅巨大,前董事長在賣殼致富之余,也趁著最近幾個月的行情回暖趕緊“落袋為安”,使得世紀游輪攀上減持排行榜第二位。
數據顯示,世紀游輪董事長彭建虎和其子彭俊珩在從去年11月后開始分8次進行了減持,其中最近一次減持發生在2017年2月10日,累計減持6,150.23萬股,成功套現市值38.03億元,減持均價為56元。與此同時,新任公司高管吳明紅的親屬吳明根則在今年1月中做了兩次增持,但增持數量均不超過1萬股。
除此之外,口子窖、華銳風電和天海投資等3只個股的減持市值也較高,分別達到33.39億元、23.91億元和23.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