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經濟增速將在6.6%,2017年將放緩至6.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在10月4日最新的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保持對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期不變,預測中國經濟增速將繼續放緩。
從已經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IMF維持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態度在意料之中。此前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6年二季度中國GDP增速為6.7%,三季度預計6.6%。中國2015年全年經濟增速為6.9%。
中國經濟增速自2015年起,由于受到國內金融市場波動、房地產市場泡沫式發展、消費需求疲軟和經濟政策調整等因素的影響持續放緩。
圖1:中國字2013年7月起季度GDP增速一覽
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增長放緩?
IMF在4日發布的世界經濟預期報告中指出,中國政策制定者將繼續促使經濟增長從依賴投資和工業轉向消費和服務業。這種政策在短期內預計將導致經濟增長放緩,但能為可持續的長期增長奠定基礎。中國仍應采取措施控制“以危險步伐增長”的信貸,并取消對無生存力的國有企業的支持,接受GDP增長相應減緩的事實。
美國投資咨詢公司龍創國際集團首席執行官樓新躍認為,中國經濟放緩是自然現象,也符合經濟規律。面對這樣的放緩,中國不應有過多的干預,而應為經濟主體的運行創造有利的環境,維持公平的競爭和基本的社會公平。
“政府做出各種努力去減少經濟放緩,說明中國經濟沒有完全成為市場經濟,而且政府干預越多,對市場經濟秩序的干擾也就越多,越容易導致市場信號失靈和價格扭曲。” 樓新躍告訴鳳凰財經記者。
IMF經濟顧問、研究部門主任Maurice Obstfeld在報告發布后的記者會上肯定了中國為防止經濟增速迅速下滑所實施的政策在短期內取得的成效,但對這些政策在中長期的效果表示擔憂。
Obstfeld認為,中國迅速增長的信貸、對產能過剩的支持、金融領域的總體膨脹和影子銀行的泛濫可以維持短期經濟較高速度的增長,但對長期是個威脅。
“中國現在面臨的挑戰包括要對現行的經濟政策進行升級,必須處理好正在不斷擴大的債務問題,降低財政預算并減少或取消對無生存能力國有企業的支持,消除產能過剩等。”Obstfeld在講話中表示:“中國正在向以消費和服務業拉動經濟的增長方式轉型,但是比較緩慢。為避免危機產生,轉型的速度必須加快。”
圖2:IMF經濟顧問、研究部門主任Maurice Obstfeld
IMF封口不提中國房地產
bstfeld在4日IMF的記者會上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降溫給中國經濟未來增長預期造成的影響只字未提。然而投資者普遍關注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降溫會否在今后幾年成為中國經濟全面下滑的導火索。
O
自今年9月以來,包括北京、天津、成都、武漢在內的共13個城市相繼出臺新的限購調控政策。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經濟順利轉型的關鍵不在別處,只在房地產市場能否軟著陸。
樓新躍認為,今后房地產市場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會下降,但還會繼續扮演重要角色。他表示,總的來說,房地產市場和房地產經濟將繼續對中國經濟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房地產市場有周期性,房價不可能永遠漲,各地政府出臺限購令正是房地產市場過熱、存在非理性價格漲價的現象,希望政府干預能起到作用。” 樓新躍對鳳凰財經表示:“在正常市場經濟下,這種政府行政干預都是多余的,市場有非理性行為也是正常的。中國房地產是經濟支柱產業,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也產生了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億萬富翁,這是一個歷史性的商機。”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原副會長朱中一分析,今年夏天房價的暴漲源于年初去庫存背景下寬松的信貸政策。但現在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一些一二線城市出現了炒房現象,杠桿在不斷加大,政策肯定要調整。各地要針對高杠桿和高庫存這兩類不同的城市采取分類指導政策。
朱中一補充道,此輪調控政策相對比較溫和,對剛需和部分改善性需求還是挺照顧的,但針對性也很強。目的就是限制炒房,防止泡沫出現,房價上漲的速度會有所放緩。
圖3:IMF對世界各主要國家經濟增長預期
發達經濟體延續低增長
與七月初發布的數據相同,受英國脫歐影響,IMF預計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表現欠佳,預計僅達到3.1%。明年會稍有修復達到3.4%。IMF稱,各國需要利用所有政策手段,包括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政策,以改善增長前景
IMF的報告強調全球金融危機八年后,經濟復蘇仍不穩定。報告同時警告,持續的經濟停滯,特別是在發達經濟體,可能進一步引發民粹主義情緒,要求對貿易和移民施加限制。
美國今年增長的預測從7月的2.2%下調到當前的1.6%,原因是商業投資疲軟和貨物庫存積累減速導致上半年增長表現不佳。隨著能源價格下跌和美元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逐漸消退,明年美國經濟增長很可能加快到2.2%。
英國6月“退歐”公投之后的不確定性將對投資者的信心產生不利影響。英國的增長預計將從去年的2.2%放緩到今年的1.8%和2017年1.1%。
歐元區經濟今年將增長1.7%,明年為1.5%,而2015年則為2.0%。
日本的增長仍將乏力,預計今年的增長率為0.5%,2017年為0.6%。近期內,政府的支出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支持增長;中期內,人口萎縮將抑制日本經濟增長。
新興經濟體將加速增長
相比發達經濟體,IMF預計除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將加快。新興市場今后將成為拉動世界經濟的主要動力。IMF在報告中指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六年來將第一次加快,今年增速將升至4.2%,略高于7月4.1%的預測。明年預計將增長4.6%。
增長存在于新興的亞洲各國,特別是印度。印度今明兩年的預期都將達到7.6%,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增速最快的。IMF敦促印度繼續推進稅制改革,取消補貼,為基礎設施、教育和醫療保險方面的投資提高更多資源。
Obstfeld表示:“2016年美國的增長令人失望,但這其中的部分影響已與歐洲和日本帶來的積極影響相抵消。除了發達經濟體之外,亞洲的新興市場表現良好,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作為一個整體,盡管有一些小國受益于較低價格的大宗商品,但它仍沒有受到大宗商品出口國的拖累。”
Obstfeld補充道,鑒于全球復蘇依然疲軟而不穩定,并面臨各種威脅,IMF強調,迫切需要采取綜合、一致和協調的政策方法,重振經濟增長,確保其實現均衡分布并能持續下去。通過協同運用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政策,在各國內部和各國之間,并在不同時期保持一致連貫。如此才能有效地應對全球經濟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