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恒大這些年實現高速增長的秘密是什么?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機制,推動恒大一步步走向強大,并首次入榜世界500強?憑借現有模式,恒大又能走多遠?本期房產周刊,將把這些謎題一一揭開。
近日,2016年的《財富》世界500強公布,恒大以211.84億美元的營業收入首次上榜。和已過而立的萬科相比,僅僅20歲的恒大似乎更能代表過去20年來的中國速度,同時也讓關注中國未來的人們,看到了延續中高速增長趨勢的可能性。
資料顯示,恒大各項核心指標近年保持高增長態勢,其中2015年營業收入較2009年上市時的57.2億元增長超20倍,達1331.3億元。另外總資產、銷售額、凈利潤等亦分別增長超11倍、5倍和14倍。
領航者:解密“95后”的世界500強企業
成功沒有捷徑,更無從效仿。作為少有上榜的中國民營企業,恒大成功擠入世界500強,讓外界更好奇它背后的成功之道。
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外界看來是一位讓人如沐春風的企業家,而在工作上的投入和嚴謹非一般人能所及。“非常拼,真的非常拼,據說每天的工作時間在20小時左右。”據接觸過許家印的知情人士透露。
《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和許家印有過一面之緣,帥氣的外表與親和的言語,讓人覺得這位兩千億房企的“掌門人”平易近人。王石之于萬科或許更像職業經理人,許家印之于恒大集團,更像一個永不停步的領航者。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2015年“經濟新形勢城市新機遇”高峰論壇上提到,“企業布局要有前瞻性,但不能過分超前”。從成立伊始,許家印就帶領團隊,確立并貫穿20年的企業精神、工作作風和企業宗旨,確保了團隊的戰斗力;實施前瞻性的發展戰略,并每三年制定“三年計劃”,確保了企業的穩健可持續發展;在管理和運營方面,獨特的緊密型集團化管理模式、標準化運營模式、民生地產的產品定位,確保了企業規模和品牌的快速發展。
種種發展規劃,讓恒大充分分享了中國經濟過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長的紅利,企業以每年30%的增速增長,規模實力更呈現出驚人的發展態勢。資料顯示,恒大1996年從零開始創業,僅三年位列廣州十強;2006年開始擴展全國,三年即完成布局;到2016年,完成180個城市的拓展,企業規模第一,年銷售規模超3000億元。而就個人紅利而言,恒大的薪資水平高出行業平均水平20%左右,因此吸引了各行各業優秀人才紛紛加入。
核武器:超強的執行力造就“恒大速度”
在恒大20周年慶典上,許家印曾感慨道:“恒大二十年的輝煌與榮耀,離不開全體員工的努力拼搏。多年來,你們為了公司,虧欠家庭常年無休,工作中,不知道你們承受了多少壓力,付出了多少艱辛,是你們用無數的心血和汗水,才換來了恒大的今天。”
在業界,恒大員工以“高效、高能”聞名。據了解,到了企業重大戰略時期,員工都會傾注100%的心血和時間,完成各種“高難度”動作,而且還很漂亮地成功“落地”。在恒大,人才和企業之間彼此達成了一種外界無法想象的融合。或許行業中有競爭力的薪酬,能吸引到大批優秀的人才,但留住人才還是要靠彼此磨合后的相融。
恒大能在短短20年,從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成長為世界級的企業巨人,正是依靠這種高效的先進科學管理體系。對那些致力成為世界級企業的公司來說,恒大的成長史似乎更像是一本世界級的教科書。
在地產圈,恒大的強大執行力,一直為人所稱道。在恒大,每個人充實的工作讓企業不斷高效運轉。核心管理層團隊則是公司的靈魂,支撐整個公司的發展。管理層與執行層的配合,也是恒大獨有模式,彼此之間保留了足夠的空間,雙方充分信任,這不僅激活了每個人的熱情,也為最終實現多贏的局面奠定了基礎。
除了強大的員工隊伍作為發展基礎,恒大近年的多元產業不斷做大做強。經過近幾年的精心謀劃,恒大已完成多元化布局,成為集地產、金融、互聯網、健康、旅游、文化、體育及農牧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集團,多產業協同發展將推動其實現持續快速增長。
有市場人士預計,恒大今后在世界500強中的排名將不斷提升。其中,營業收入是世界500強排名的主要依據。數據顯示,500強總營收年均增幅不足1%,今年更是下降11.5%,而恒大增幅在30%左右。此外,恒大2016年上半年即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額1418億元,同比增長62.8%,今年營收水平將繼續大幅提升。
而隨著今年中國民營企業的身影在世界500強榜單不斷涌現,也印證了中國民營經濟在不斷壯大。未來,在經濟轉型升級的滾滾洪流中,以恒大為代表的一大批民營企業快速發展,將為中國經濟注入嶄新活力。當然,跨進世界500強的豪門俱樂部僅僅是恒大一個新的起點。未來,恒大進入2.0時代將如何蛻變,這是它留給外界最大的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