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就業,全社會在行動】
光明日報記者劉茜
8月過半,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沖刺階段。天津市西青區的“就業紅娘”們從早忙到晚。據介紹,2019年,為了將精準就業服務延伸至基層,讓農村未就業人群與應屆畢業生等盡快就業,天津市西青區人社局為每個行政村配備至少一名專業就業服務人員,組建“就業紅娘”隊伍。
付曉旭就是西青區張家窩鎮的一名專業的“就業紅娘”,登記信息、聯系企業、接打電話、接待求職者來訪是她的日常工作。
“很多離校未就業的人心里沒有明確的就業方向,我們需要了解他們在求職就業過程中的困惑,幫助學生樹立合理的就業觀,完善職業計劃。”付曉旭說。
去年一年,付曉旭幫助鎮內18名居民成功找到了滿意的工作。今年,她的工作更加忙碌了。一從各類招聘會上“搜索”到適合居民的崗位,就被她仔細整理、截圖,傳入微信群中。
“我們平時會通過西青人社云平臺為求職者推薦合適的就業崗位,同時也會即時接收西青人社局‘樂業西青’指揮中心的‘呼叫—指派’任務,第一時間就與求職者或招工企業取得聯系,開展‘一對一’幫扶,加上鎮內每周都會有網絡招聘會,為轄區內的求職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就業服務。”付曉旭介紹。
像這樣的“就業紅娘”隊伍,張家窩鎮就有20個,分布在全鎮16個社區、2個行政村。通過‘建臺賬、找崗位、搞對接、給幫扶’,去年一年共服務求職者近萬人次,登記失業人員2700人。通過就業幫扶,2260人實現再就業,其中,通過“就業紅娘”幫扶上崗的有1700人。點對點服務98名高校畢業生,其中64人找到工作。對其余有考公、考研、留學打算的高校畢業生持續關注,后續追蹤服務。
西青區人力社保局就業促進科科室負責人孫彧驍介紹,西青區積極探索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新模式,為轄區內每個行政村配備至少一名高素質、專業化就業服務人員,共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一對一”服務兩萬余次,幫助上萬名求職者就業上崗,幫助千余家企業解決用工難題,大力促進了勞動力市場供需高效匹配,切實打通了基層公共就業服務的“最后一米”。目前全區共有“就業紅娘”250余人,其中行政村專職“就業紅娘”190余人,社區社工兼職“就業紅娘”50余人。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1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