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QQ群、網絡論壇、短視頻等各社交平臺上活躍著一群自稱可提供“債務咨詢”的專家和組織,他們以個人或法務團隊的名義,發布“停息掛賬”“信用卡債重組”“逾期協商”等信息,打著幫助客戶維權的幌子,誘導金融消費者上當受騙,嚴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金融市場的正常秩序。
中原消費金融在開展消保宣傳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在眾多非法“代理維權”的案例中,相關組織或個人往往會通過多種方式騙取用戶信任后實施詐騙,其中劉先生就講述了自己上當受騙的經歷。
據了解,劉先生因為收入一時降低導致無法正常如約還款,在社交平臺刷到可以申請“代理維權”的視頻內容后便進行了留言咨詢。不久,就有“工作人員”主動私信先生,在了解其基本情況后,“工作人員”告知劉先生可與金融機構進行協商,不僅能延期還款還能減免息費。
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劉先生提供了身份證、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并簽訂了代理協議。在等待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要求劉先生不要接聽任何電話,并向劉先生索取了3000元的投訴代理費。在了解辦理進度的過程中,劉先生發現“工作人員”的回復越來越慢,直到最后完全聯系不上,之前看過的相關視頻也無法正常播放,這才意識到被騙了。
需要注意的是,非法“代理維權”的組織和個人除了收取高額的咨詢費、手續費外,還可能通過掌握消費者的銀行卡賬號,截留侵占資金。不僅如此,非法“代理維權”的組織和個人一般會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信息、家庭住址、金融賬戶等敏感信息,給消費者造成個人信息泄露及被非法利用的風險。更有甚者,會擅自、惡意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辦理小額貸款、申請信用卡等,如果消費者想終止代理協議,還有可能遭到騷擾、恐嚇。
從金融風險防范以及維護金融消費者切身利益的角度出發,中原消費金融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樹立正確的借貸觀念、理性消費,適度借貸。同時要選擇正規貸款途徑、不要聽信不法中介虛假宣傳。在貸款之前,要充分了解貸款產品重要信息,了解借款合同約定,并且不要隨意泄露個人信息,不隨意給陌生人轉賬等。
近年來,監管部門一直在不斷發力,重拳打擊金融黑產等違法行為。2021年9月,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關于防范銀行業金融領域“非法代理投訴”風險的公告》,首次面向全行業提示“非法代理投訴”風險。202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下發《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重點開展“征信修復”問題專項治理的通知》。作為一家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中原消費金融在為消費者提供更專業、更有溫度的金融服務的同時,也將持續開展各類金融知識普及宣傳活動,讓消費者真正了解非法代理維權的“真面目”,幫助消費者提升金融風險防范意識,遠離非法代理維權機構,守護消費者錢袋子安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