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際仲裁云鏈理事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專家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以線上線下方式進行。本次會議由中國政法大學仲裁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律師學研究中心、國際仲裁云鏈理事會共同主辦。有包括中國政法大學仲裁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律師學研究中心、淄博仲裁委員會、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等127家機構代表參會。
國際仲裁云鏈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周蔚主持發布了《國際仲裁云鏈社會責任報告》。他介紹稱,自2022年10月第一次理事會后,國際仲裁云鏈已為近70家商事用戶提供了上百次的全新數智化法律技術服務。隨著平臺服務標準的不斷開展,已初得了市場廣泛認可,服務影響力不斷提升,正在逐漸成為商事法律服務領域重要的“中國聲音”。
他進一步表示,在理事會及專家委員會的專業指導下,在“以終為始,前置治理”價值觀驅動下,在雙向賦能、服務兩端的組織運營機制保障下,國際仲裁云鏈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一定成果。截至目前,用戶于平臺完成的所有鏈證服務項下文件均未發生糾紛,鏈證文件履約率達100%。
本次會上,由國際仲裁云鏈理事單位、浙江泰杭律師事務所主任汪政以《“一帶一路”國際仲裁委員會籌備報告》,從必要性、科學性、可行性和實踐路徑等維度向國際仲裁云鏈理事會和專家委員會做了報告。
他提出,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通過投資基礎建設為沿線國家帶來發展機遇,也將中國產品通過“一帶一路”走向全球化。中國國有和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對外投資過程中發生的糾紛矛盾都涉及國際調解和仲裁問題。有鑒于此,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為推動和完善亞洲區域內貿易、投資等商事爭議解決機制,有必要運用互聯網技術搭建國際仲裁框架和運營體系,建立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國際仲裁委員會。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仲裁云鏈專家委員會的指導下,經二十余個機構共同編撰、六十余位作者共同努力,“區塊鏈法治建設叢書”《云鏈建設報告》現已順利完成編寫,并交付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此后,《國際仲裁云鏈2023年發展規劃》正式提交并通過理事會和專家委員會審議,會議還審議通過了新增的110家理事單位和服務場景業務文本審議。
本次會議最后,國際仲裁云鏈專家委員會主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法學會會長、中國國際私法學會會長、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黃進老師進行了總結發言。黃進表示,未來幾年是國際貿易規則重建的關鍵機遇期。市場真正需要的,是商事活動全生命周期的證據數字化存儲和標準化使用,是司法、仲裁、調解、公證和鑒定服務的順暢銜接,是對于國內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的重構和升級。國際仲裁云鏈在此前中國政法大學的研究和近一年的實踐基礎上,一定能夠積跬步成千里,不斷推進國內國際商事法律服務體系的重構,為國內國際商事活動營造更好的法治環境,提升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促進我國高水平開放。
“國際仲裁云鏈”秉承“以終為始,前置治理”的價值觀,將持續致力于為(國際)商事用戶爭議糾紛提供獨立、高效、專業、公正的法律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