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辰光醫療(430300)在積極布局自有品牌的同時,著力加強了研發投入,為公司未來發展蓄勢儲能。
辰光醫療2023年半年報顯示,公司銷售費用為797.48萬元,同比增長54.49%,同時辰光醫療積極建設經銷渠道,與浙江康達奧泰醫療(以下簡稱浙江康達)達成合作,以推廣公司的自有品牌磁共振系統。另一方面,辰光醫療大幅增加研發費用,不僅使公司在磁共振領域的技術優勢得到了鞏固,在光伏領域也取得了一定進展。
業績方面,報告期內,辰光醫療實現營業收入5608.4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0.49%;虧損265.88萬元,上年同期虧損440.64萬元。
(相關資料圖)
兩大手段推進自有品牌磁共振系統市場建設
資料顯示,辰光醫療主營業務是醫學影像超導磁共振(簡稱:MRI系統或MRI)的核心部件,包括:超導磁體、射頻探測器等,以及相應產品的維修、保養及系統解決方案的服務。
基于在MRI部件領域的積累,辰光醫療推出了自有品牌的MRI系統。據了解,辰光醫療的MRI系統共有兩大優勢,其一是核心部件自研自產,有協同設計、協同系統集成能力,能最大限度提升各子部件性能,最終提升 MRI 圖像質量;同時,公司的自產部件有成本控制優勢,可有效提升產品競爭力。
產品推出后,辰光醫療要做的就是加強自有品牌MRI系統的市場推廣。為此,辰光醫療進行了兩手準備。
辰光醫療首先加強公司營銷體系建設,今年上半年,辰光醫療銷售費用為797.48萬元,同比增長54.49%,主要用于增加銷售人員、增加市場推廣活動等。
其次,辰光醫療與浙江康達就公司Farol 1.5T磁共振成像系統開展長期互惠合作,浙江康達承諾為上述產品積極投入優質資源開展市場推廣及銷售工作,合同總價款為人民幣7310萬元。目前,浙江康達銷售的1.5T磁共振整機已在醫院裝機。
辰光醫療預計,借助于浙江康達的經銷渠道銷售公司的自有品牌磁共振系統,預計MRI系統未來能在主營業務營收中占較大比例。另外整機業務的增長,也能為辰光醫療高毛利的配件和相關服務業務提供增長機會。
據了解,在國產替代的背景下,GPS(指GE、飛利浦和西門子)的MRI系統受到本土MRI品牌的沖擊較大,未來3年,本土品牌MRI可能取得更多市場份額。
研發費用增長74% 鞏固競爭優勢 超導磁場助力光伏領域降本增效
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企業技術中心, 辰光醫療十分重視研發投入,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為666.40萬元,同比增長74.39%。
在高速增長的研發費用的作用下,辰光醫療在專利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效專利共有74項。其中,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49項、美國專利1項、歐盟專利1項。
具體成果方面,報告期內,辰光醫療主要研發成果包括:大孔徑1.5T超導磁體勵磁到場,1.5T一體化射頻線圈完成樣機測試,3.0T醫用超導磁體完成優化設計測試開始樣機生產等。鞏固了辰光醫療在MRI核心部件領域的競爭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用于超導磁共振系統的超導技術在光伏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為了抓住光伏市場的機遇。辰光醫療大力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發,今年上年,在現有磁控直拉單晶超導磁體的研發基礎上,完成了成本更優的新型磁控直拉單晶超導磁體的初步設計。
據了解,光伏用單晶硅的制作過程中,通過施加超導磁場能更好地提升電池轉換效率和良率,隨著以TOPCon、HJT等代表的更高轉換效率的N型電池技術的推廣,光伏行業對超導磁體的需求逐漸增長。根據申萬宏源研究預測,2023—2025年光伏行業磁模塊市場規模在20.3億元到39.9億元。
根據辰光醫療的相關調研,公司交付的超導磁體在積極跟進客戶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