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港股往往被市場認為較A股更為具有吸引力。國海證券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師黨崇鈺今日指出,多數投資人關注集中在了“價”或者“誰更便宜”這類思考上,而忽視了“量在價先”這類邏輯。
黨崇鈺表示,港股通當日買入成交凈額或可被看做是吸引力指標,但是這個指標無法準確體現港股相對A股的吸引力;如果結合北上資金考慮也不夠完美,因為北上資金無法反應內資行為,無法代表整個股市的情況;A-H溢價除了股票全面性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反應價而不是量。
因此他指出,恒指成交金額與滬深兩市成交金額的比值(文中簡稱“港陸成交比值”)理論上或可體現港股相對A股的吸引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南下資金凈流入無法衡量港股相對A股吸引力
因為以上的幾個原因,該券商力圖構建一個創新指標來彌補這些缺點,從而為預測港股走勢提供一定的參考。
恒指成交金額與滬深兩市成交金額的比值(下文簡稱“港陸成交比值”)理論上或可體現相對吸引力
恒指成交金額與滬深兩市成交金額的比值(下文簡稱“港陸成交比值”)理論上或可體現港股相對A股的吸引力。另外,經過計算發現,2022/1/3-2023/9/4,這個指標與南下資金凈流入金額的相關系數僅有0.09。
港陸成交比值的均值大約為11%~12%
整體來看,港陸成交比例的均值大約為11%~12%。基于2022年1月3日到2023年9月4日的數據,港陸成交比值的均值大約為11.58%。其中2022年內數據均值為11.77%,2023年1-8月均值為11.27%。此結論在港股市場制度未發生重大變化前,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港陸成交比值(5日移動平均)或是恒指走勢的前瞻指標
2022年1月3日-2023年9月4日的數據,港陸成交比值可能領先于恒生指數見底/見頂,或對預測恒生指數走勢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背后原因在于若港股在特定階段與A股相比具有相對吸引力,成交金額方面可能提前有所反應,或是“先見量、后見價”的一個體現。
編輯/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