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受最新經濟數據放緩影響,歐美股市大跌。截至記者發稿,德國DAX指數、法國CAC40指數和英國富時指數跌幅超過2%。美股三大指數跌幅也超過1%。
與此同時,商品市場也表現疲軟。布油、美油盤中跌超2%,截至發稿分別跌1.8%、1.82%。
倫敦金現跌0.54%,COMEX黃金跌0.75%,倫敦銀現跌2.18%,COMEX白銀跌2.1%。
(相關資料圖)
而在此番歐美股市大跌之前,已經收盤的亞太地區股市周四表現同樣弱勢。日經225指數收跌1.7%,韓國綜合指數收跌0.88%,韓國KOSDAQ指數收跌2.32%,澳洲標普200指數收跌1.24%,富時新加坡海峽指數收跌1.1%。大中華地區方面,港股恒生指數收跌3.02%,恒生科技指數收跌1.69%;A股上證指數收跌0.54%,深證成指收跌0.55%,創業板指收跌0.91%。
據路透社消息,MSCI全球股指下跌1.5%,勢創今年最大單日跌幅。
全球股市大幅走弱的同時,國債收益率大幅走高。英為財情數據顯示,美國6月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20年期、3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呈現不同幅度上漲,其中,美國2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上升至5.12%,為2007年以來最高水平。1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3月以來首次上升至4%。
英國國債收益率亦全線走高,10年期國債收益率續創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德國國債收益率同樣全線走高,2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漲至3.393%,達到自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
1、就業數據“爆表”美聯儲或繼續加息
周三,ADP就業機構報告稱,美國6月ADP就業人數增加49.7萬人,是預期值的兩倍以上。分行業看,休閑和酒店業新增23.2萬名員工,領跑整個私營部門,其次是建筑業,新增9.7萬名員工,貿易、運輸和公用事業新增9萬名員工。
該數據顯示6月份美國勞動力市場毫無放緩的跡象,企業創造的就業崗位遠遠超過預期。年工資增長率為6.4%,盡管持續放緩,但仍表明通脹壓力正在醞釀。
ADP就業報告公布后,美國2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至5.12%,創2007年以來最高水平。1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3月以來首次升破4%。
ADP首席經濟學家尼納·理查德森(Nela Richardson)表示,面向消費者的服務業6月表現強勁,帶動就業增長高于預期。盡管美聯儲一年多來一直在加息,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給就業市場降溫,但就業人數還是出人意料地大幅增加。
強勁的就業數據,也讓市場認為美聯儲會繼續加息步伐。
周三公布的美聯儲6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備受關注。在6月會議上,美聯儲成員一致同意跳過加息。而周三公布的最新會議紀要顯示大多數聯儲成員贊成未來繼續加息。
紀要稱,幾乎所有成員都認為美聯儲在今年年底前需要再加息至少25個基點,以實現2%的長期通脹目標。紀要還指出,貨幣政策對經濟影響的滯后性導致美國經濟和通脹前景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盡管總體通脹在過去一年有所緩和,但核心通脹自年初以來并未顯示出持續的放緩趨勢。
2、經濟數據放緩加息步伐不停歐洲面臨兩難
標普全球5日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盡管通脹壓力有所緩解,歐元區6月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仍繼續下滑,制造業PMI再創新低,服務業PMI大幅回落。分析認為,德國制造業訂單指數呈回落趨勢,表明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制造業正面臨下行壓力。歐元區出口增速大幅下降體現出外需不足,以及歐洲央行持續加息,將給制造業增長帶來進一步的阻力。
但歐洲央行對抗通脹的態度依然非常強硬。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上周表示,歐洲央行7月可能會繼續加息,以應對歐元區居高不下的通脹。拉加德強調,雖然目前歐元區部分通脹指標放緩,但通脹壓力仍然較大。面對更加持久的通脹,歐洲央行不太可能在近期宣布利率已經達到峰值。
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5月歐元區整體通脹率為6.1%,低于4月的7%,但遠高于歐洲央行2%的通脹目標。歐洲央行自去年7月開啟加息進程以來,已連續八次加息,共計加息400個基點。
拉加德說,歐元區通脹形勢已進入所謂的“第二階段”,這波由工資上漲驅動的通脹上升已使通脹屬性發生改變。她認為,通脹將更加持久和棘手,歐洲央行需要制定相應貨幣政策來應對。
歐洲央行還預測,如果不冷卻就業市場,2025年時候歐元區工資會上漲14%,觸發工資-物價的螺旋攀升。
對于歐洲央行的強硬,瑞信董事總經理陶冬表示,能源通脹和供應鏈通脹在歐元區已經基本消失,但是工資上漲在加速。盡管歐洲沒有出現美國就業市場的供不應求,經濟也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但是之前的物價上漲觸發了此起彼伏的工潮,也帶來了工資的上升。就業人數增加加上工資增長加速,使得全民收入增長加速。歐洲經濟可能在未來一年只有0.2%-0.3%的溫和增長,但是居民部門的超額儲蓄接近GDP的7%。
陶冬預計,歐洲央行會在7月和9月會議上各加息25點,之后根據情況決定接下來的政策動作。
英國經濟同樣遭遇高通脹問題。英國央行行長安德魯·貝利周四表示,有證據顯示一些零售商向消費者收取過高的價格,這加大了零售行業的壓力,目前英國政府正努力降低全球發達經濟體中最高的通脹率。貝利認為,監管機構在零售價格方面采取的措施,尤其是燃油市場的舉措,將有助于降低通脹。
貝利強調,英國央行現在必須采取行動,以降低通脹,否則未來高利率將帶來更多痛苦。但他拒絕猜測借貸成本何時會下降。貝利說:“我無法給出利率何時開始下降的確切日期,因為這實際上取決于未來一段時間的情況,但降低通脹是我們必須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