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首爾10月26日電 (記者 吳旭)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對韓國進行正式訪問,并于期間出席第六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三國領導人會議時隔三年再次召開有何意義?會議將傳遞哪些信息?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進展如何?在領導人會議即將召開之際,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秘書長楊厚蘭接受了中新社記者專訪,就外界關注的問題闡述看法。
會議時機逐漸成熟
中日韓領導人會晤從1999年啟動,并于2008年首次在東盟與中日韓(10+3)框架外獨立進行三方會晤,決定建立面向未來、全方位合作的伙伴關系,并將三國領導人單獨舉行會議機制化。該會議機制為促進三國之間政治互信、經濟合作和人員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日本政府于2012年單方面宣布釣魚島“國有化”,以及在歷史問題上日益右傾,中日、韓日就領土與歷史問題摩擦加劇,這一會議機制因此于2012年5月中斷。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雖然三年沒有召開,但三方對于何時重啟會議一直保持著密切、認真地溝通。”楊厚蘭表示,2014年下半年開始,中日和韓日間都出現一些良性互動。中日雙方此前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系達成了四點原則共識,三國領導人也在不同場合有些互動。一步步隨著雙邊關系出現向好趨勢,三國領導人會議召開的時機也在逐漸成熟。
今年3月,中日韓外長會時隔三年再次舉行,三國政府重申了對合作的重視,全面回顧了三國合作近年來取得的進展,規劃了今后發展方向,并就在三國均方便時早日重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達成共識。
“良好的雙邊關系是三國合作的重要基礎,通過深化三國務實合作又可促進雙邊關系的發展。”楊厚蘭指出,總體來看,中日韓互利合作還是機遇大于挑戰。歷史問題和領土爭議問題給三國合作帶來挑戰,但三方合作涵蓋廣泛全方位利益,符合三國人民期待,更有利于本地區經濟一體化建設。
為三國合作制定全面路線圖
三國領導人會議時隔三年重新召開,會討論哪些問題引發外界關注。回顧以往會議安排,三國領導人一般會就三國合作進展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看法,并在會后對外發表共同文件。
“領導人會晤會為三國合作制定全面路線圖,這是三方合作的亮點。”楊厚蘭表示,各方會就一些問題進行溝通,表達自己立場以期取得積極效果。“國家間有分歧不可避免,關鍵是怎樣應對。能夠顧及鄰國感受,從正義角度處理分歧,這是最重要的。”
據楊厚蘭介紹,三國目前已建立涵蓋外交、科技、財政、環保、文化、衛生等19個部長級會議機制和50多個政府間合作機制,此外還有近百個民間合作項目。其中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磋商一直是三國合作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自2012年底正式啟動以來,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已進行了八輪,取得了穩步進展,但何時能夠達成,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時間表。
“三國都展現了早日達成談判的意愿,大部分條款已經達成共識,對其中有些條款還在進行研究,總的來看是在向前推進。”楊厚蘭強調,三國領導人會議的召開將為自貿區談判注入更多動力。盡快完成談判不僅有助于東北亞地區經貿合作一體化,也會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作出重要貢獻。
韓聯社日前消息還指,三國領導人會議或會發表涉朝核問題聯合宣言,三國正就聯合宣言文案協調立場。對于朝核問題,楊厚蘭指出,中方維護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的立場是一貫的。六方會談是通過對話協商解決朝核問題的有效平臺,中日韓三國都是六方會談成員,一直在為早日重啟六方會談不懈努力。
標志三國合作邁上新臺階
作為中日韓三國合作中層級最高的會議,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對推進三國合作的影響是深遠的。“重啟三國領導人會議,將標志著中日韓合作走出困境、步入正軌、邁上新臺階。”楊厚蘭指出,此次三國領導人會議的成功舉行,對改善三國有關國家間的雙邊關系、深化三國各領域合作、推進東亞一體化進程、維護本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中日韓三國GDP在全球GDP中比重超過20%,三國貿易量接近世界貿易量的20%,中日韓三國已不僅是東北亞的中心,更慢慢成長為了名副其實的世界中心。同屬東方文明,同為世界最重要經濟體之一,三國的共同發展在世界格局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中日韓的合作不只是三國間的互動,還會產生諸多溢出效益。”楊厚蘭認為,三國在區域內和區域外合作都會給世界帶來改變,因此域外國家對三國合作有了更多期待。“中日韓理應攜手為地區和世界經濟與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如果三國抓住契機,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僅有利于本地區發展,還會使更多積極效果外溢。”
作為在此重要時刻出任秘書長職位的首位中國外交官,楊厚蘭也指明了秘書處今后工作的方向。“我們將為三國合作提供全面協助,工作重點會放在推進三國全方位交流上。”楊厚蘭表示,政治互信影響經濟合作,推進政治互信和經濟合作又需要堅實的社會和民意基礎,這使得人文交流同樣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