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了兩年半的新定價機制在目前市場狀態下,對成品油價格市場化進程作出了努力嘗試,成品油調價節奏加快,貿易商投機操作難度加大,市場“油荒”現象也未再出現。
實行了兩年半的新定價機制在目前市場狀態下,對成品油價格市場化進程作出了努力嘗試,成品油調價節奏加快,貿易商投機操作難度加大,市場“油荒”現象也未再出現。若想成品油市場進一步市場化,或者說完全市場化,分析師認為,以目前成品油行業的環境來看,仍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在此之前國家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來鋪墊。
前不久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推進能源價格市場化,擇機放開成品油價格。“長期以來,國內成品油定價經歷了從政府定價到掛靠國外成品油定價,再到掛靠國際原油定價的市場化進程。”中宇資訊分析師馬燕對記者表示。2013年3月27日國家頒布了最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成品油調價周期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了掛靠國際市場油種平均價格波動4%的調價幅度限制,同時適當調整了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品種。成品油市場化程度在不斷加快。
“小幅頻調”減少投機
“自去年以來的石油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原油進口權和原油進口使用權的放開等行業政策均體現了我國對能源行業市場化改革的決心。”馬燕表示,“此次成品油價格放開的意見將進一步加快整個行業市場化的進程,同時也有利于整個行業的破壟斷進程,有利于成品油資源的合理配置,減少成品油價格對國際原油及全球經濟波動的依賴,加深國內成品油市場供需對油價的波動。但我國能源行業壟斷的性質長期存在,成品油市場化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問題,若上游開采、中間煉化環節存在的壟斷問題得不到大幅改變,則成品油價格完全放開的過程仍將緩慢,其效果也杯水車薪。”
新的定價機制實施后,國內成品油價格的調整變得更加頻繁,新定價機制實施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已經歷了64個計價期,實現了46次調價,大大減少了中間商及終端商炒作、囤油等投機操作的行為。若后期成品油價格完全放開,則成品油價格漲跌將更加頻繁,市場投機操作的行為也將進一步減少,普通消費者的利益將更能夠得到保障。
政府需做大量功課
“然而,新定價機制運行兩年半,其弊端多多少少有所顯現。”中宇資訊分析師高承莎表示,首先,原油掛靠油種未公開,機制運行的透明性不能得到保障,市場的可預測性難度較大;其次,仍是以政府定價的方式進行,價格市場化程度不高;再次,定價仍掛靠國際原油價格,而中國在國際原油市場的話語權仍相對較弱;最后,依據國內市場價格運行特點可以明顯看出,批零價多數時間維持較大價差,導致中間企業參與的活躍度下降。
但不得不看到,相較于“舊機制”而言,新定價機制在目前市場狀態下,對成品油價格市場化進程作出了努力嘗試。據中宇資訊監測,新機制市場下可以明顯看出,成品油調價節奏加快,貿易商投機操作困難加大,以及市場油荒現象未再出現。
但若想要成品油市場進一步市場化,或者說完全市場化,高承莎認為,以目前成品油行業的環境來看,仍將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而在此之前國家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來鋪墊。首先成品油市場仍存在一定的壟斷性,上游原油開采,原油進口使用權以及非國營原油貿易,都多掌握在兩桶油手里,其次煉化企業加工能力及銷售布點及終端環節方面,兩桶油也占據絕對的優勢。雖然近兩年來,中石油、中石化陸續加入國家混改政策大軍之中,并在多個板塊引入民資,但主導權的地位未有過動搖。且原油進口及使用雙權雖也出現一定的松動跡象,但目前政策上的偏向性仍難以給成品油市場制造一個相對公平、平等的競爭環境。
雖然成品油市場亟須從上游板塊破冰,但國內原油依存度過高的局面短時間也難以改善,因此“成品油價格波動被國際原油牽著鼻子走”的事情時常出現。據中宇資訊調查,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雖與國際原油價格變動有一定的關聯性,但現行機制下,成品油調價幅度明顯小于原油波動幅度,這對成品油市場運行也是一種保護作用。
雖然成品油完全市場化,價格由供需關系主導,從現在市場狀態來看,實現難度較大,但價格完全放開并由市場做主,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承莎表示,期待國家后續是否能出臺更多輔助政策,來規范成品油市場運行秩序,保障價格放開后不滋生更多投機倒把,惡性競爭等行為,危害油品市場運行的穩定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