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概念所開啟的產業機遇遠比官方重點強調的細致、廣泛得多,文化旅游產業就是其中之一。
“一帶一路”概念所開啟的產業機遇遠比官方重點強調的細致、廣泛得多,文化旅游產業就是其中之一。
剛剛落幕的第四屆世界旅游經濟論壇就以“一帶一路——釋放文化旅游經濟新動力”為主題探討“一帶一路”概念與旅游經濟的結合。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秘書長塔勒布·瑞法依在論壇上表示,“‘一帶一路’概念不僅給其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帶來龐大機遇,使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享有更美好生活,還將惠及世界其他地區。在此背景下,‘一帶一路’概念必然會給全球文化旅游產業帶來更多機會和更強的增長動力,進而促進文化旅游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如何對接?
“一帶一路”概念與旅游產業的對接,看似確有天然的對接優勢,然而到具體對接方式上,卻并非如預想般容易。對此,瑞法依直言,旅游營商路徑結合已有先例,中國“古絲綢之路”就是很好的示范。不過時代不同要求有異,在當今社會,隨著信息科技等飛速發展,各地間溝通往來愈發便利頻繁。在此背景下,如何借“一帶一路”概念進一步激活沿線旅游產業資源,是各方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從國際組織角度出發,瑞法依指出,聯合國更看重推動各國和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并在可控范圍內著力提升旅游便利化水平。他強調旅游產業資源進一步開發的落腳點與“一帶一路”概念所強調的合作重點不謀而合,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應更加重視國際旅游互聯互通建設,以保證國際游客更加便捷和安全的流動。
中國作為“一帶一路”概念的提出國,談及旅游產業和“一帶一路”的結合,中國國家旅游局副局長杜江強調了“文化”的作用。他表示,“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內容,旅游是文化的傳播渠道”,有數據顯示,全球有40%的游客對文化表現出濃厚興趣,而“一帶一路”概念本身就有歷史和文化的基礎,所以建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考慮以文化為突破口拓展旅游產業發展空間,有條件的話,不妨考慮聯合起來,共同挖掘“一帶一路”文化旅游潛力,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提升旅游競爭力,推動區域旅游一體化深入發展。
從“一帶一路”沿線節點的角度出發,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兼世界旅游經濟論壇執行主席譚俊榮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共同發展和雙贏合作,區域協作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澳門作為海上絲路的重要中心,連接中國內地和世界的主要門戶之一,將積極投身于這一構想的愿景和行動,包括推動城市發展,利用澳門在文化和旅游方面的獨特優勢,充分把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互利合作的良好機遇,與更多的國際伙伴開展全新的合作。
中國機會
具體到中國,又該如何抓住“一帶一路”帶來的旅游產業發展機遇呢?
世界旅游業理事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維·斯科斯爾指出,過去5~10年,中國90%的游客來源都是本國居民,隨著中國政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來自世界其他國家的游客,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選擇出境旅游,為全球多國經濟增長帶來動力。
下一步,戴維認為中國所能做的就是進一步增強旅游便利化。他稱,中國擁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未來想要吸引更多的世界游客,必須處理好簽證問題。希望中國政府推出電子簽證以減少外國游客申請簽證的手續問題,因為只有更加開放,才能創造更多的需求。
可喜的是,中國國內企業也已考慮出臺旅游便利化措施。海航集團董事局董事、海航旅游集團董事長張嶺就表示,長期以來海航借助多產業優勢,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節點,積極打造開放型服務產業;立足海南,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空中支點”,積極謀劃新航線開拓,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交通服務,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與此同時,海航旅游積極關注各地區既有的獨特文化遺產,鼓勵多元文化融合交流,引導行業健康發展,推行旅游行業文明倡議。海航旅游愿攜手全球旅游業伙伴,一同推動旅游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促進區域及國際間合作。
張嶺說,未來,海航旅游將在“一帶一路”沿線旅游發展的新機遇中,力爭成為連接亞歐兩個重要經濟樞紐的新一代建設者,著眼于旅游基礎建設、旅游產品創新及旅游文化交流,助力“一帶一路”成為共同繁榮、合作共贏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