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出生的王招軍,是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最偏遠的山區學校漿坪中學的一名教師。1994年,他從武岡師范畢業后,懷著“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的夢想,走上了教學崗位,從此便扎根在偏遠山區農村中學教師工作的第一線,一待就是21年。
“我很多次半夜起來上廁所,發現王老師的辦公室還亮著燈,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著這里的每一位教師。”漿坪中學副校長楊文禮說。
今年4月18日,王招軍突感全身乏力,走路不穩,妻子楊敏趕緊將他送到該縣人民醫院。最終他被確診為“尿毒癥,腎臟實質性破壞,肌酐高達720。”伴隨重度尿毒癥,王招軍還患有嚴重高血壓、痛風等癥。醫生建議盡早作換腎手術。
“其實早幾年,他的腳踝就出現浮腫,經常冒冷汗,醫生告誡他可能是腎臟出了問題,但他一直抽不出時間去醫院進行確診,這次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楊敏介紹,今年初,王招軍的右手肘關節疼痛難忍,無法抬舉,上課時便用左手寫字,堅持為孩子們上課。
王招軍患病消息傳出后,當地不少村民和學校師生紛紛前來看望,一些早已畢業的學生也打來電話詢問老師病情。
“王老師扎根山區,為教育發展付出了太多太多,與這里的村民和孩子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漿坪中學副校長楊文禮告訴筆者,漿坪羅家水小學之前無操場,王招軍帶領全校師生一鋤一鋤平整出一個操場。操場上沒有籃球架,王招軍又和另外一個男同事,來回步行10公里路,從漿坪中心小學將廢棄的舊籃球架抬回來安裝好。
楊文禮還說,有一次,一名學生下晚自習后突然被蛇咬了,王招軍連夜背著學生趕往醫院,直到學生脫離危險后,他才回到學校,顧不上休息片刻,又趕緊拿起課本走進課堂。
漿坪中心學校的楊良付、楊春來、彭發玉等5位學子因家境貧困交不起上學的雜費而萌生退學的念頭,王招軍聞訊后,二話沒說拿出自己工資,資助楊良付等5位學子上學……
“我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還有機會回到講臺,與學生們在一起……”王招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