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河南一農民燒秸稈被拘留14天
2015-10-20 09:55:02   來源:澎湃   評論:0 點擊:

農村麥地焚燒麥茬的景象。 CFP 資料

農村麥地焚燒麥茬的景象。 CFP 資料

  “秸稈焚燒,禁了十六年依然在燒!”央視《新聞1+1》10月19日消息,河南周口市太康縣遜母口鎮村民蔣遠望因為燒秸稈被拘留14天。其受訪時承認,禁燒秸稈當然好,但是還是個人想個人的辦法。

  禁止焚燒秸稈16年,今年著火點比去年同期增加54個

  今年入秋的首場大面積霧霾天氣是因為秸稈在燃燒。10月5日到17日,全國有20個省、市、區,一共監測到了862個疑似秸稈焚燒的著火點。

  從1999年就明令禁止焚燒秸稈,為什么到現在還在燒?河南省太康縣禁燒秸稈指揮辦副政委張保華認為,完全難以禁得住,這種局面我們很困惑,也很有壓力。

  可作有機肥,可以作飼料,還可以生產沼氣,但為什么最終還是選擇燒?

  央視《新聞1+1》消息稱,對于秸稈焚燒這個問題,各級政府的態度應該是非常嚴厲的,怎么能看出這種嚴厲呢?在全國各地的田間地頭能夠看到不少標語,那么不妨來看幾個,有的說“飛機已經上天,地里不準冒煙”、“誰家麥茬誰家管,焚燒拘留加罰款”、“焚燒秸稈危害大,綜合利用人人夸”、“上午燒麥茬,下午就拘留”、“全面禁止秸稈焚燒,堅決查處第一把火”、“蹲到地里點把火,拘留所里過生活”。

  央視《新聞1+1》消息稱,從這些口號可以看出來,不僅是堅決,甚至是嚴厲,甚至是震懾,口號和標語反映出來的是一種愿景,是希望不再焚燒了,但是這種愿望和現實之間差距有多大呢?

  環保部全國秸稈焚燒衛星搖桿監測分布圖,監測的時間是10月5日到17日,在全國范圍內華北、華東、華中等地區的很多城市,都遭受霧霾困擾。

  秸稈焚燒跟霧霾之間有沒有關系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今年入秋后的第一場全國大范圍霧霾天氣的降臨?

  根據環保部10月18日向媒體通報,10月15日到17日,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廊坊、濟寧、保定等29個城市發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情況,這也是入秋以來第一場大范圍霧霾。

  與此同時,環保部也向媒體通報了近兩周全國秸稈焚燒衛星遙感巡查監視情況:10月5日到17日,全國20個省、市、區一共監測到了862個疑似秸稈焚燒的著火點,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4個,山東、河南、遼寧的火點數量都有100多個。

  事實上,對于禁止秸稈焚燒,各地都有相應的文件和措施,但是現實中焚燒秸稈仍屢禁不止。

  央視記者跟隨環保部到遼寧等地督查時,當地農民表示要焚燒秸稈。正在采訪時,旁邊玉米地里已開始冒白煙,玉米秸稈在大風下燒得正旺,有些火苗甚至向旁邊的農田和山林蔓延。

  旁邊村民實在無法忍受,最終報警:“一個多小時,這不報不行,我的都快捂不住了。”

  環保部:還不能說秸稈焚燒跟霧霾直接相關

  環保部環境監察局汪冬青副局長受訪時稱,秸稈露天焚燒對大氣環境質量肯定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焚燒過程中會增加PM2.5、PM10等顆粒物的濃度,但是秸稈焚燒跟形成大氣霧霾之間,目前從我們正在研究,還不能說秸稈焚燒是跟霧霾能夠有直接關系,不利影響是肯定有的。

  汪冬青表示,因為秸稈焚燒,它露天焚燒對大氣環境的不利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在夏秋兩季集中的特殊時段內和局地區域,大規模的焚燒對大氣環境影響產生的不利影響是很明顯的。同時秸稈露天焚燒也會產生其它方面的一些問題,比方說火災的隱患,甚至說影響到像能見度、交通等等這些方面的一些問題。

  從1999年就開始禁止秸稈焚燒,但是看到的這次公布的數據卻顯示跟去年同期相比,焚燒秸稈火點的數量是在增的,而且增幅還不小,將近6.7%,從數字來看為什么越禁越燒,越燒越旺,這是什么原因呢?

  汪冬青認為,近年來,我們對全國實施衛星遙感監測,全國的露天焚燒的火點數,全年在夏秋兩季大約7000到8000個。從2014年以來,國家在各方面采取了秸稈綜合利用的以疏為主的措施,從2015年跟2013年相比,應該說秸稈露天焚燒通過衛星搖桿監測的火點數來說有了明顯的下降,但是2014年比2013年來說下降了30%左右,2015年夏季跟2014年夏季相比大約是呈一個下降的趨勢。

  “但是在最近我們發布的兩周,比如說10月5日到10月17日,這兩周里我們發現了全國的露天焚燒的火點數比去年同期有波動,我們也發現這里邊可能是集中存在秸稈綜合利用措施不到位,不夠重視的這些區域,所以我們采取了特別的措施。”汪冬青說。

  屢禁不止的原因:農民覺得投入太多不如一燒了之

  禁止焚燒秸稈的規定在全國各級政府陸續出臺。

  比如沈陽發出的標語:嚴禁野外燒秸稈,重者將獲刑。河南打出的標語是:嚴查秸稈燃燒,周口有82個或點被扣款4100萬元。德陽廣漢首次啟用無人機監測秸稈焚燒;長春打出“疏堵綜合確保秸稈禁燒”標語。

  除了各地禁燒令外,國家環保部早在1999年就出臺了《秸稈焚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對禁燒秸稈的范圍和處罰做了具體規定。

  10月15日,因為秸稈禁燒工作不利,國家級貧困縣河南太康縣被省政府約談,這已經是年內的第四次約談。而按照省政府對每個著火點處以省財政扣減相關縣財力50萬元的處罰規定,太康縣將會被扣減2250萬元的經濟處罰。

  周口市太康縣禁燒秸稈指揮辦副政委張保華受訪時稱,政府想禁,但又完全難以禁得住,這種局面我們很困惑,我們也很有壓力。

  太康縣為了防止農民燒秸稈,縣鄉干部不但在各鄉設立禁燒秸稈指揮部,還24小時連軸轉值班,為了大力宣傳秸稈禁燒,這個國家級貧困縣還投入了1000萬元的經費,但即使投入了這些人力、物力后也依然沒能禁止秸稈的燃燒。

  周口市太康縣遜母口鎮村民也承認禁燒秸稈當然好,但是還是個人想個人的辦法。

  太康縣看守所村民蔣遠望因為燒秸稈被拘留14天。蔣遠望受訪時稱,“誰無緣無故去點那玉米稈,誰也不愿意去點,都是逼得沒辦法,只能點,你不讓我點,我只能晚上偷著點,能怎么著啊?”

  據河南省禁燒辦介紹,今年秋收過后,河南省內一共產生玉米秸稈5000多萬噸,而且這些秸稈在10月中旬之前,必須想辦法從地里清理,否則會影響冬小麥的種植,缺乏人力、財力的農村,清運這些秸稈顯得力不從心,在太康縣全縣想要完全實現秸稈還田需要1.5億元,相當于縣財政的1/6,這筆錢不管對縣政府,還是對農民來說都是巨大負擔,因此對農民來講一把火燒掉,是既省心也省錢的辦法。

  張保華透露,最大的困惑就是堵與疏關系,在目前沒有秸稈利用渠道拓寬情況下,我們只能偏重于堵,疏不是一朝一夕一時就能做到的事。

  打出標語“誰家麥茬誰家管,焚燒拘留加罰款”,為什么還有農民甘愿冒險?

  中國農業大學謝光輝教授分析指出,主要的原因就像剛才這位農民講的一樣,農民要種下一茬莊稼,他燒了秸稈是為了騰地,要不然他下一茬莊稼種不了。由于各種原因他不能秸稈還田,因為需要大型的設備,需要政府的投資,光農民本身投資還是不夠的。

  “因為這個秸稈不燒了,他就不能騰地,又不能把秸稈還田,又拉不出來,拉出來要成本,還沒地方擱,還沒地方用,所以肯定是沒人愿意拉出來,不讓燒他沒有辦法,只能夠黑夜偷偷摸摸地一把火就完了。”謝光輝說。

  現在為什么不愿意把秸稈當做肥料,農民的回答是成本太高,因為要把秸稈還田,需要多加兩道程序,一是把秸稈粉碎,二是要把土地深耕,將秸稈埋在地下,而目前農民普遍采用的是淺耕,因為深耕的費用要高一些。

  據太康縣慶豐收農業合作社趙亞東介紹,粉碎一遍按30元,粉碎兩遍按50元的話,這就多出來50元,如果再深翻一次,40元到50元的話,這兩道程序下來也就是100塊錢。

  今年一畝地玉米產量1000斤左右,按照今年的市場價只能賣800多塊錢,耕地、種子、化肥成本已經花費了300元,如果在秸稈還田的話又要增加100元的成本。

  農民蔣遠望認為,如果把秸稈粉碎又深耕,再投錢不劃算。

  河南多地嘗試新補貼辦法,教授稱仍有不如意地方

  河南一些地方也在探索,民權縣褚廟鄉利河村村民楊思林今年承包了村里500畝麥地的秸稈收儲,他和村民達成的協議是麥收過后,他免費給村民們收秸稈,而收來的秸稈全歸他處置。

  6月18日,楊思林指出,麥(秸稈)收走以后,它就不會生蟲了,在地里它會生蟲,農民愿意讓收。

  楊思林和民權縣一家畜牧企業達成協議,夏收之間,公司將一臺價值兩萬多元的打捆機借給他用,并對他免費培訓,楊思林收完秸稈,以每噸260元的價格賣給企業,這是一筆企業、農民、秸稈經濟人三方都獲利的買賣,從楊思林處收購的秸稈畜牧企業現在有一萬多頭牛,用秸稈摻精料的辦法來喂,一個月就能省下近150萬元。

  除此之外,現在購買秸稈粉碎機已經成為農機補貼項目,每臺基于30%的補貼,這種做法目前已經在河南多地開始推廣,但對河南當地的農民來說他們希望有更靈活的補貼方式。

  河南農民高先生認為,因為一年只收一季,投入那么多錢買粉碎機,用了一季就放在那里,所以說對農村人來說不實用,要是給村民們用,一畝地要幾十塊錢,現在產量低,不劃算。

  中國農業大學謝光輝教授也指出,按照目前的補貼政策,農民得益不是太理想,因為機器就用幾天,過了就沒用了。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瑞達期貨10月20日早盤提示:白糖
下一篇:最后一頁

分享到: 收藏

右側版權信息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財經時報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財經時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務

  違法信息舉報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cncaijing@163.com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所有版權 中國財經時報網

  聯系郵箱:cncaijing@163.com              技術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