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開道 中英共同打造“黃金關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動身前往英國,開啟了“超級國事訪問”行程,隨同他訪英的還有一個龐大的經貿團隊。在2015年最后一個季度,中英兩個遙遠國度之間的高調互動受到廣泛關注,這次訪問被譽為開啟雙邊“黃金關系”的親密之訪。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動身前往英國,開啟了“超級國事訪問”行程,隨同他訪英的還有一個龐大的經貿團隊。在2015年最后一個季度,中英兩個遙遠國度之間的高調互動受到廣泛關注,這次訪問被譽為開啟雙邊“黃金關系”的親密之訪。
中英互拋橄欖枝
習近平此行是中國國家元首時隔十年之后再次對英國進行的國事訪問,在中英關系史上自然具有舉足輕重的歷史性地位,但這次訪問備受關注還在于它將對締造未來中英雙邊關系、中歐區域關系甚至全球治理格局帶來深刻的影響。
今年5月英國大選之后,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擺脫了一貫看重意識形態的自由民主黨的束縛。大選結果給英國政府賦予了更大的靈活性,也降低了與中國在意識形態上沖突的可能性,從而為強化中英關系打開了方便之門。
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的背景下,以卡梅倫為首的英國年輕一代政治精英推行更為務實的外交政策,在處理國際事務時更加看重英國自身的國家利益,傾向于在一定程度上淡化美國的影響,追求更多的自主權。
中英兩國之間存在許多深層經濟合作的機遇。卡梅倫政府對中國經濟保有信心,認為中國經濟在經歷了轉型調整之后還會繼續充當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希望能在經濟和金融領域與中國建立更廣泛的合作。
在過去的五年當中,卡梅倫帶領的保守黨團隊與中國保持了頻繁互動,兩國經貿關系得以快速推進。2012年以來,英國一直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在歐盟成員國中最為青睞的目的地,就連中國的投資風向標——香港富豪李嘉誠也在拋售內地資產之后登陸英倫三島。與此同時,英國也是中國在歐盟成員國中的第二大投資來源地。過去幾年,倫敦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全球首個、亞洲以外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的地位。據倫敦金融城數據顯示,2014年倫敦的人民幣外匯交易規模同比增長143%,日均交易規模達615億美元,比2011年起步時的規模增長了近6倍。截至2014年年底,人民幣存款規模達2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其中企業存款從2013年的30億元人民幣增長到82億元人民幣。
今年3月,英國威廉王子訪華受到了熱情接待。9月,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又帶領大批部長級官員、商界領袖、委員會主席以及文化界人士來到中國開啟“黃金十年”之旅。兩國除了發表聲明將在諸多領域進行合作之外,奧斯本還特地選擇在中國宣布開放總額度為118億英鎊的英國高鐵2號線項目(HS2)建設合約競標。本周,習近平訪英期間也有一大批合作協議有望簽署,其中,欣克利角C(Hinkley Point C)核電站項目是經貿成果清單中最受關注的一項。
由中法兩國公司參與的欣克利角C核電站項目位于英國西南部薩默塞特郡(Somerset),是目前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據歐盟執委會估算,該核電站總投資額將高達245億英鎊,比兩年前擬定的預算(160億英鎊)高出50%,被英國反對黨工黨斥為“史上最貴核電站”。欣克利角C核電站由法國電力公司(EDF)英國子公司控股,中國廣核集團(中廣核)和中國核工業集團(中核)可望獲得30%—40%股權,目前雙方的融資協議談判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英國政府也承諾為核電站建設提供20億英鎊擔保金。
欣克利角C核電站是英國三十年來興建的第一座核電站,也是中英合作的首個核電項目。中方將此視為核電“走出去”戰略的重要一環,期盼通過與法電合作參與興建塞斯維爾(Sizewell)以及布拉德韋爾(Bradwell)等英國其他核電站,目標是在英國核電市場獲得主導建設核電項目資格。在此基礎上,中方還希望和法電進一步建立開發中型和大型反應堆的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拓展第三國市場。據悉,借助欣克利角C核電站項目,中國自主研發的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將落地西方發達國家。
毫無疑問,中國有意將核電打造成繼高鐵之后的另一個基礎設施出口戰略支柱產業。有跡象表明,推廣國產核電技術的戰略將被列入“十三五”規劃。中國政府準備在第十三個五年計劃中,以每年6—8座的速度建設新的核電站。到2030年,力爭在發電能力和運行數量方面超過日美、成為世界最大的核能強國。英國作為一個老牌的西方發達國家,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試水核電產能出口戰略的橋頭堡。
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中美關系之際,中英之間卻迎來了親密時期,雙方都把這次中國國家元首的訪問視為提振中英貿易和投資的大好機遇。目前尚不清楚欣克利角C核電站項目屆時能否順利簽署,但習近平對英國進行的5天訪問必將進一步深化雙邊關系,鞏固中英之間已然升溫的經貿合作。
“黃金十年”值得期待
作為與美國有著天然關系的英國為何如此高調地示好中國?中國又為何如此熱衷于和美國的親密盟友英國互動?雙方各自有著怎樣的考量和訴求?
自保守黨執政以來,卡梅倫及其團隊成員頻繁造訪中國,除了在一系列領域和中方合作,還無視美國的“擔憂”成為第一個加入亞投行的西方大國。就在今年9月西方輿論指責中國人民幣貶值之際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抵達北京“尋找合作和投資的新機遇”,再一次充當了中國經濟的“支持者”角色。上述舉動無不表露了英方對中國的高度重視,特別是英國率先申請加入亞投行的決定表明,英國對中國采取的是務實的合作政策而非將中國視為對手,這正契合了中國關于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訴求。
近年來,中國一直在國際上倡導構建多極世界的愿景。在中方描繪的多極世界里,歐盟是一個重要的核心,歐盟是中國連續十年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最大的技術輸出地。中國方面之所以高度重視中英關系的發展,主要基于將英國及其背后的歐盟(EU)視為當今多極化世界重要一極的考量。在歐盟成員國中,英國是自由貿易和開放型經濟政策的堅定擁護者。對于中國來說,在歐盟多數成員國開始轉向保護主義的今天,發展中英關系對深化中國和歐盟之間的經貿合作大有裨益,英國的開放型經濟政策有助于推進中歐雙邊投資協定的談判進程。
正是由于這些共同訴求的推動,中英兩國迎來了雙邊經貿關系的“黃金時期”。英國不僅是首個宣布加入亞投行的歐洲國家,還是第一個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國家。中英雙方均有意加強資本市場的長期合作,中方歡迎英國公司在中方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公司債券,英方支持人民幣在滿足現有標準前提下在此輪審查中加入SDR籃子。此外,中英雙方均鼓勵中國投資者投資英國的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領域,并進一步加強在藥品和醫療器械領域的合作。
盡管英國政府專注于投資收益而大力發展對華關系,然而,中英之間加強合作仍有潛在障礙。一方面,過去兩國關系發生沖突的主要誘因——西藏和香港問題依然存在,今后不時還會發酵;另一方面,英美之間的特殊關系也是潛在的不穩定因素。但是,只要雙方照顧彼此的利益關切、不對彼此的核心利益構成威脅,中英關系就能在未來穩步發展,中國致力于聯手強大歐洲打造多極世界的愿景也有望實現。
在中英關系熱度高企的當下,仍有必要保持理智的清醒,既要認清雙方的共同利益所在,也要清楚兩國之間的不同之處。總之,中英之間眼下只有深刻領會“理解萬歲”這一觀念,才能在經營不同價值觀之間的合作事務時從容掌控其具有的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