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 宏觀 > 觀察 > 正文

中國財富管理存在四大問題
2015-01-22 16:24:02   來源:國際金融報   評論:0 點擊:

波士頓咨詢公司最新發布的《2014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私人財富增長勢頭強勁,截至2013年已高達22萬億美元,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

波士頓咨詢公司最新發布的《2014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私人財富增長勢頭強勁,截至2013年已高達22萬億美元,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已然成為世界財富市場管理的重要一極。然而,在筆者看來,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需求很大,并且這一需求基本還未釋放出來。

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目前究竟有多大的規模?根據招商銀行推出的《2013中國私人銀行財富報告》,中國內地可投資資產規模1000萬以上的高凈值人群在2013年底達到84萬人,對應的財富規模達到了27萬億元人民幣。如此一個新興并且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行業,怎能不吸引研究者的興趣?

然而,目前在中國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理財者群體,對財富管理行業的認識程度仍處在最初始階段。根據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發布的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制度設計系列研究報告,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四方面。

一是法律方面,目前市場上財富管理業務適用的法律關系包括信托、委托、有限合伙、公司等,法律關系不統一,不明確,使得司法實踐面臨諸多問題,投資者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資產管理機構經營風險加大,以及整個財富管理市場扭曲。

二是監管方面,監管制度環境缺乏統一規劃與設計,碎片化、過度行政化、小修小補常態化;分業監管不同財富管理業態之間存在監管寬嚴不一和監管套利問題;監管機構各自為政,金融機構之間的協作與創新受阻;利率匯率市場化正在行進中以及投資者教育和保護機制落后等。

三是市場主體方面,同質化競爭激烈,客戶關系體系細分不夠,市場不公平競爭盛行;市場缺乏退出機制以及各種原因形成的剛性兌付的尷尬境地。

四是基礎設施方面,嚴重滯后,風險評估與監測技術手段低下,預警和信息披露制度沒有建立等。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這主要是由國家經濟發展的進程所決定的,具體來看,與發達國家已經傳承了好幾代財富的家族相比,中國的富豪家族仍處于“財富創造”或第一代的傳承階段,這就給研究者留下很多深入挖掘的未知空間。

那么,中國的財富管理研究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盡管目前國內很多金融機構設立了私人銀行和家族財富管理部門,中國高凈值人群使用私人銀行服務的比例從2009年的16%劇增到2013年的50%。但財富管理的業務如何開展?如何將國外先進的理念和中國市場的現實結合起來?財富管理機構仍然面臨很多困惑亟需學術研究的指導。

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目前仍處于“產品導向”階段,而成熟市場如美國財富管理機構已經轉向“服務導向”或“客戶導向”,美國的財富管理機構主要以收取服務費為主,大多數同時收取服務費和傭金,而國內的機構則主要以收取傭金為主。中國的財富管理機構如何更好地進行轉型?如何培養適應新型業務的專業人員,這些也是財富管理機構所面臨的難題。此外,發達市場的客戶有著家族代代相傳的投資理財經驗,相對比較成熟。而國內的理財群體對財富管理的認識程度還很不足,投資者教育仍需一段時日,這也決定了中國的財富管理模式會與海外市場不同,因此,如何進行投資者教育和如何找到適合中國投資者需求的管理模式也就成為了研究的重點。

目前筆者正在領銜中國金融研究院的一項課題,就是探索利用心理學和行為學設計一套評估的系統,幫助財富管理機構將客戶與顧問之間進行匹配,評估高凈值客戶的財富心理狀況、內在財務需求,以及在決策中可能出現的行為偏差等因素。

為何會想到將行為金融與財富管理相聯系?在筆者看來,私人銀行通常將客戶按照一些標準進行分類管理,比如說財富規模,但是財富規模對于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和區分客戶的偏好并沒有太大的幫助,因為客戶對風險的偏好并不完全取決于其財富水平。要了解客戶的需求就需要了解影響客戶偏好的因素,因為偏好決定了客戶對某一項財務決策結果的感覺,這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客戶在作財務決策背后的原因。另外還需要區分哪些決策是由于客戶個人的偏好決定,哪些是由于他們的心理偏差所導致的,因為各種心理和生理因素可能會導致客戶作出明知不正確但仍不可規避的錯誤決策,事實上這些方面都屬于行為金融研究的范疇。

(作者系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副教授、MBA項目主任)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 財富 問題

上一篇:“限購令”取消 復婚的“扎堆”
下一篇:李嘉誠帝國重組 或帶動港股走高

分享到: 收藏

右側版權信息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財經時報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財經時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務

  違法信息舉報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cncaijing@163.com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所有版權 中國財經時報網

  聯系郵箱:cncaijing@163.com              技術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