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率規范,與國際模式接軌
改革后的商業車險費率將由基準純風險保費、基準附加費用、費率調整系數組成。“費率改革也進一步規范了保險市場。”平安產險車險專家指出,“費率構成更加合理,條款中保險責任更加清晰明了,保險公司間的惡性競爭因此將逐步減少,競爭的主戰場將從價格戰轉移到精算定價與風險識別能力的競爭,最終形成高度的商業市場化定價機制。”
據上述專家介紹,此次商業車險費率改革的亮點主要有:
亮點一,車損險定價引入了車型因子系數,根據不同車型進行定價。據了解,在目前的定價體系下,車損險的價格主要由車價決定,同樣的車價(以10萬以內車型為例),賠付最差的車型車損險賠付率超過100%,而賠付最好的車型車損險賠付率僅50%左右,兩者的車型風險相差巨大,卻沒有在費率定價上體現這樣的差異。此次費率改革綜合考慮不同車型的車損險賠付率、出險頻率和零整比等風險要素,同時兼顧客戶的接受程度,初步引入了車型因子系數,搭建了按車型定價的框架體系,有望能一定程度上解決車型的賠付差異問題。未來,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將組織專業力量,考慮更多的汽車風險因素,搜集整理相關數據,形成常態化、精細化的車型風險定價測算機制,提升行業精細化定價水平。
亮點二,基準附加費用由各保險公司報備后使用。基本保費與各財險公司的附加費用率直接掛鉤,有助于通過市場機制推動財險公司自我優化內部流程,改善運營、人力等各項費用成本,并最終反映在對終端消費者的優惠上。
亮點三,進一步拉大無賠款優待因子的區間范圍。在改革后的費率方案下,新的無賠款優待因子將使風險低的客戶可以得到更大的優惠,更好地體現風險與保費的匹配性。
亮點四,調整系數中自主核保系數則由各財險公司報備后自主使用。自主核保系數的引入是對行業風險基準的有益補充,是財險公司自主定價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與保費的匹配性,是車險費率走向市場化的關鍵一步,有利于建立市場化機制,提高消費者保費負擔的公平性。據了解,目前歐美成熟保險市場普遍采用的車險定價模式中都包括駕駛人年齡、性別、信用狀況等幾十項因素,自主核保系數可以給保險公司在行業費率方案的基礎上提供自主風險篩選和產品定價的空間,但這也對保險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保險公司提升自身的風險識別和精算定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