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習近平主席訪問韓國,中韓領導人峰會有助中韓自貿協定完成,將在韓國設立直接的韓元-人民幣交易市場。
央廣網財經北京7月4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韓國有句俗語:“三個銅板買房屋,千兩黃金買鄰居。”昨天,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對韓國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在韓國《朝鮮日報》、《中央日報》、《東亞日報》同時發表題為《風好正揚帆》的署名文章,用了這句話來說明中韓兩國人民自古就是好鄰居。
從經貿角度來說,中韓去年雙邊貿易額達2742億美元,是建交之初的55倍。今年1至5月,韓國對華投資在多國疲弱的情況下逆勢上揚,增幅達87%。就像習近平說的:中國已經成為韓國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最大進口來源國、最大海外投資對象國。中韓雙邊貿易額超過了韓美、韓日、韓歐貿易額的總和。
這次習主席訪問韓國,中韓聯合聲明宣布中韓自貿協定將于年內完成,達成在韓國設立直接的韓元-人民幣交易市場的協議, 讓人們有理由相信,中韓經濟合作將由此再上新臺階。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說,相比于其他國家的貿易,中韓貿易近年發展速度可以用飛快來形容,而且獨具特點。
曲星:一是它的增速非常快,后來漲了22點,增加了50多分。第二,它的體量非常大,韓國這個國家領土并不大,人口并不多,2700多億這個數字是非常大的數額,超過了很多其他國家和中國的貿易。第三,總量比較全,從高科技到日常老百姓的日用品,種類比較全。
的確,中韓經濟合作是貿易和投資相結合,具有和大多數其他國家不一樣的獨特性,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員、朝鮮半島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樸健一,這獨特性還表現在中國和其他國家、地區的貿易大多順差,而和韓國的貿易是逆差。
曲星:中國跟韓國的貿易額越大,中國對它的貿易逆差是越大的,因為在這個2700多億的貿易額當中,近1/3,900多個億我們是逆差,中韓建交三年之后就是逆差。我們一直想解決這個問題,也研究過這個問題,這是中韓貿易經濟投資當中一個奇怪的現象,別的國家很少有。中韓貿易是跟韓國對中國的投資有關系,比如說手機,我們把韓國已經生產的零部件買進來,這屬于韓國出口,我們是進口,生產出來這個手機之后,要么在中國市場銷售,要么進入到其他國家市場,絕對不會回到韓國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斷的在買,而韓國是很少買中國的東西。
昨天發表的中韓聯合聲明說,雙方積極評價中韓為達成一個高水平和全面自貿協定所取得的進展,并承諾進一步努力在年底前完成談判。談了11輪的中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在年底將最終完成。在中國社科院APEC與東亞合作中心副主任沈銘輝看來,自由貿易區對中韓貿易進一步發展非常重要。
沈銘輝:事實上我個人認為中韓自由貿易區非常重要,一方面我們已經是它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了,包括進出口,我們相互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非常多,已經很重要了。在這個情況下,如果希望進一步促進兩國之間經貿發展的話,恐怕僅僅類似于前些年那樣自發性的貿易,我想比較難再保持一個很高的速率,這個時候在高速增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一個制度的保障,一方面是推動它更好、更平穩的發展。另外一方面,要達到重量級水平之上的話,需要這個保障,如果出了什么爭端,可能有個制度保障更好處理。從這個角度來說的話,自由貿易區非常重要。
這一次,兩國還同意建立韓元與人民幣之間的直接交易市場,啟動韓元-人民幣直接交易。沈銘輝分析,這將有助于降低外匯交易成本,通過降低外匯風險來提升中韓貿易水平。
沈銘輝:貨幣互換它不是第一個,但韓國是一個重要的東北亞國家,而且在G20里面也是數得上號的,因此從經濟意義上來說,它有格外的意義。另外,如果更廣泛的使用人民幣走向國際化或者是互換的話,我認為對于韓國和中國都非常有意義,雙邊的投資、雙邊的貿易可能更加穩定,能夠規避一些匯率的風險,這對于雙邊之間的生產性貿易活動或者投資活動更加有利,更加穩定。此外,在東北亞率先提出所謂貨幣互換的話,對于整個東北亞下一步階段從貿易投資一體化走向金融一體化,踏出了特別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