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雙流縣永安鎮付家壩社區一座嶄新的民居里,殘疾人、低保戶羅明海的媽媽一邊炒菜一邊告訴記者,“以前用柴火煮飯,炒菜很不方便,現在用氣,又方便又清潔,真好。”(9月25日《四川農村日報》)
屋外,社區主任曾涼偉正帶領幾個社區工作人員幫助右腿殘疾的羅明海搬家什。原來,當天是殘疾人、低保戶羅明海喬遷新居的大喜日子。
長期以來,社區干部有著堅持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現在形勢任務發生了新的變化,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依靠群眾推動事業發展的傳統不能丟,一定要在指導思想上不斷強化群眾路線,在各項工作中全面體現群眾路線,在隊伍建設中深入落實群眾路線。
社區干部就要經常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常接“地氣”。只有到群眾中間去了解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掌握生活實情,才能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本領,制定相關政策才會更有針對性,才能把“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真正體現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上,讓廣大人民群眾活得幸福而有尊嚴。
社區干部身置城市基層,心系社區群眾,其作風好壞直接關系黨和政府在社區群眾中的威信高低。當前,加強社區干部作風建設,必須緊密結合社區工作和社區干部隊伍建設實際,突出以下幾個重點:
首先,要站穩腳跟。就是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堅定理想信念;
其次,要擦凈臉面。就是要樹立親民愛民為民的良好形象。
第三,要俯下身子。就是要增強群眾觀念,樹立群眾觀點,端正對社區群眾的態度。既要經常深入到社區群眾中去,直接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衣食住行,體察他們的安危冷暖;又要按照懂群眾心理、懂群眾語言、懂溝通技巧、會化解矛盾、會調處糾紛、會主動服務、會宣傳發動的要求,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