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稱,陜西省委司機陳敬喜幫其哥陳敬國討要工程款,手持省委工作證件,假冒省上派遣,酒后打砸陜西洛川縣交口河鎮政府和工程部,毆打辱罵鎮長李發榮等數人,致總工盧美生病亡,事發十個月無人擔責。(新京報9月23日)
作為一名普通的司機,認真開車、為領導保駕護航才是自身責任所在,陳敬喜“手持省委工作證件,假冒省上派遣打砸鎮政府”的做法不僅是越界犯事,更是給政府臉面抹黑,這不禁讓人疑惑他是從哪來偷來的“熊心豹子膽”敢干出這種事,再仔細一了解,原來他曾經為省委某領導開過車,很明顯,這又是一起官員司機“借權耍橫”的事件。
近年來,政府官員與司機之間好像總有許多扯不清的關系,而司機“借權貪腐”、“借權耍橫”的例子也實有不少,例如安慶市望江縣馬鞍山市紀律檢查委員會聘用駕駛員尚某稱能幫人說情受賄12萬,所以民間流傳這樣一句玩笑話“官員司機都牛逼”。
官員司機之所以能順利搭上“權力”的便車“狐假虎威”,還與長期以來官員與司機之間存在的“曖昧”關系有著必然的聯系。
一是部分官員本身德行敗壞,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司機長時間受不正風氣的影響自然變得蠻橫無理,再者,作為官員身邊的“紅人”兼“貼身秘書”,對于腐敗官員的公事與私事都了如指掌,一旦司機犯錯,這個“主子”也不得不為避免丑事“東窗事發”而保全身邊的“知情人”;二是“官本位”思想使然,人們在敬畏官員的同時難免會對官員身邊的“大紅人”敬畏三分,致使司機更加“橫行霸道”;三是許多人找官員辦事的多是借司機搭橋牽線,若是得罪了司機,恐怕自己也是“吃不了兜著走”,如此以來還有誰敢不買司機的賬?四是管理機制錯位,由于日常工作較多,領導時常將事情交由貼身司機協助辦理,久而久之,打著官員旗幟辦事司機的“權力”上去了,加之官員對司機行為疏于管理、私情嚴重,“大錯當小錯,小錯當無錯”的處理方式造成司機這位“寵兒”錯誤自身定位,“借權耍賴”現象泛濫。
雖然陜西紀檢部門已對此事件展開了調查,但是廣大群眾對于“司機打砸鎮政府”事件還有諸多疑問,事件發生數月之久才被相關部門重視,“相關部門正在調查”的背后是否還有對肇事者的袒護與包庇?若此事件不被網絡披露,那么現在又會是何情況?會不會就此被遺忘在黑暗的角落,讓總工盧美的死得不到一個合理的結果?
司機權力雖小,但一旦與“高官大權”沾上邊并“借權耍賴”則影響甚大。要堅決打擊“借權耍賴”、“借權貪腐”的現象還需多管齊下:一要從嚴治吏,要管好下屬首先要管好干部本身,杜絕“上梁不正下梁歪”現象的發生;二要加強人員管理制度的建立,無論是對臨聘人員還是對在編人員都要一視同仁,統一管理監督;三要加大力度懲治惡意“借權耍賴”現象,徹底摒棄僥幸心理與特權思想。
目前,所有的目光全部集中在由陜西省委辦公廳紀檢組、陜西省委機關事務管理局以及陜西省委機關事務管理局東院管理處組成的調查組身上,群眾相信政府并期盼政府能夠公平、公正、公開的處理此事,既給案件受害人一個交代,也還社會一個風清氣正,還望時隔數月未被解決的案件能夠早日錘落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