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年有“魚”到人人富裕 --貴州雷山望豐鄉稻田養魚帶百姓走上致富大道
“田魚”因在稻田中養殖因而得名,其雖出自稻田但無泥腥味,肉質鮮嫩,口味鮮美,營養豐富。同時在稻田中養魚又可利用魚吃掉田中雜草和害蟲,并排泄糞肥,翻動泥土促進肥料分解,為水稻創造良好條件,促進水稻增產。如果管理到位,稻田魚畝產可達50公斤左右,每公斤價格在50-70元左右,效益十分可觀。
然而絕大多數老百姓缺乏科學管理,只是隨便將魚放到稻田內,由其自行生長,產量很低,只是在客人來時成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為提高稻田魚的產量,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讓老百姓不但要年年有“魚”,更要人人富裕,雷山縣望豐鄉黨委、政府以“集團幫扶、整鄉推進”扶貧項目為契機,購進魚苗2萬余斤,并于今年6月初發放給全鄉13個村1087戶村民,共計1700余畝。同時還聘請縣畜牧漁業辦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徹底改變了老百姓的傳統養魚觀念。
在這即將收獲之際,魚也越發肥美,部分管理到位的農戶已經開始向外出售,這1700畝的稻田魚預計將為老百姓帶來200萬元的收入,真正引老百姓走上養魚致富的康莊大道。
(白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