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早轉早主動,晚轉就被動”
面對云南省委九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的5個萬億元“大產業”的思路,各州市也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了有益的思考和嘗試。
“如果不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以后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小,代價會越來越大,道路會越走越艱難,轉型升級是迫切期待,更是必然選擇,已經刻不容緩,迫在眉睫。”曲靖市委書記高勁松說。
據高勁松介紹,曲靖的煤炭產量占云南的半壁江山,在過去很長的歷史時期內,為全省的產業建設、改革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國家的產業建設深度調整后,曲靖的煤炭產業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隨著中緬煤氣管道建成,水電、風電等新能源的蓬勃發展,能源結構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煤炭行業結束了曾經風光無限的黃金十年。
加之煤炭安全生產形式相當嚴峻,曲靖全市所有煤礦都實施了停產整頓和整改,目前只有少量煤礦驗收復產,對整個工業經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據測算,因煤炭企業停產整頓,上半年拉低曲靖全市GDP增速2.4個百分點,全年拉低曲靖GDP增速4.4個百分點。
“煤炭產業發展已經進入了死胡同。”高勁松說。“早轉早主動,晚轉就被動,不轉沒有出路,沒有前途,只有死路一條。”
高勁松認為,與煤炭產業相關的重化工、冶金、電力、建材等產業資源消耗大,發展方式粗放,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弱、環境污染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產業結構不合理。
“‘吊死’在煙草和重化工業這‘兩棵樹’上,對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思考、推動不夠,對重化工業的轉型升級,扶植也不夠,產品集中在產業鏈的前端,對延伸產業鏈,增加負價值的產業后端,抓得不夠,沒有解決產業結構嚴重失衡這一根本問題。”高勁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