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20日消息,國家在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7個地區推進碳排放權交易試點,近日,試點地區相繼進入首個履約期。7月15日為廣東省碳交易試點首次履約的時間節點,記者從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變化處了解到,截至15日下午6時,試點企業履約率為98.9%,達到試點預期。
在全國7個碳交易試點省市中,廣東是唯一采用配額免費發放和有償發放相結合的碳交易試點地區,企業配額的97%通過免費發放形式獲得,3%需通過有償競價形式獲得。截至7月15日,廣東省碳排放配額有償競價平臺累計發放1112萬噸,成交金額共6.67億元,碳交易市場累計成交119萬噸,成交金額共6532萬元。從2013年12月份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僅半年時間廣東省碳排放管理和市場建設已取得一些成效,初步建立碳排放管理和交易法規制度體系,企業碳意識逐步增強。
據初步統計,廣東80%的控排企業單位主要產品碳排放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認為,對于廣東這樣的制造業大省,這已經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不過,很多企業在臨近關口才參與碳交易,是覺得“政府不一定會動真格”。業內專家認為,這說明當初制度設計時希望激勵企業主動減排的目標尚未實現,企業主動履約積極性不高,目前影響交易的最大因素仍然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