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經:大學生夫妻辦校園網覆蓋全國 收入3000萬
眼下正是大學生畢業的時候,以怎樣的方式走向社會,莘莘學子們正在進行各自的選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信長星說,我國將從今年到2017年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扶持80萬以上的大學生實現創業。不過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仍然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從大學生創業率來看,發達國家是20%到30%,而中國只有1%左右。那么,大學生創業,對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發展,究竟意味著什么呢?我們的記者也來到高校云集的四川成都進行了調查。
收入3000萬與盈利200萬兩對大學生夫妻兩個創業奇跡
成都,是中國西南地區文化、商業最為繁榮的城市之一。它擁有40多所高等院校,每年大學畢業生20多萬人。在成都市的金牛區,記者也見到了懷孕7個月的大學生創業者任利花。
任利花與工作伙伴
零點校園網創始人任利花:剛才踢了俺兩腳。
零點校園網創始人鐘斌:這會說這個話不太好吧。
任利花:踢的可兇了。
鐘斌:多喝一點水,起來多轉一轉,走一走。
任利花和鐘斌是大學同學,大學時就談起了戀愛,并和另外兩位同學開始了創業。畢業后,大家都不愿去公司打工,這個創業團隊也有了自己的項目,那就是,中國有1200多所大學,幾千萬在校大學生的飲食、消費、信息需求,存在著巨大的商機,因此,他們要打造覆蓋全國的零點校園網。
任利花丈夫、零點校園網創始人鐘斌:通過零點校園網,能夠把這3000萬的在校大學生的吃穿住行等等這樣的消費集中起來,那么這個體量非常巨大。我們大家也可以想象零點校園網未來的商業價值。
為同學提供外賣送餐,網上訂餐,網上購物,校園商城,校園租房,信息發布等本校化服務,這就是零點校園網的目標。巨大的市場擺在眼前,但實現卻并不容易,3年里,幾位小伙伴不斷去各個學校貼小廣告,招募站長。最窮的時候兜里只剩下500元錢,任利花只能外出打工,賺錢來維持團隊基本的生活。請不起更多的程序員,鐘斌甚至自學程序設計來進行程序的開發。
零點校園網創始人任利花:面試那么多技術很牛的人,就感覺他現在的技術水平就是在A+以上。
就在山窮水盡的時候,零點校園網成功進入了成都市金牛區大學生創業園,并在孵化園的幫助下獲得了200萬元的風險投資。如今,他們已經拓展了600多所大學,帶動了3000多名在校大學生開始創業,一些被帶動的大學生甚至每個月能獲得2萬元的收入,而零點校園網也進入到盈利持平階段。
任利花丈夫、零點校園網創始人鐘斌:今年應該突破3000萬沒什么問題。
零點校園網現在做的風生水起。懷孕7個月,馬上就要當媽媽的任利花仍然堅持在團隊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她看來,創業能夠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
零點校園網創始人任利花:我們是想著現在不是才26歲,早一點把小孩給生了也算是完成一件任務。這樣當自己到30歲的時候,估計那時候公司的業務估計那個時間會更忙一些。估計那個時候就沒時間生孩子,我們就是想著趁早的時候把這個任務給完成。
看到任利花所在的團隊逐漸走向成功,一直在支持、幫助他們的成都市金牛區大學生創業園區服務中心主任張航麗也很高興。
成都市金牛區大學生創業園區服務中心主任張航麗:他們的家庭穩定了以后就在我們金牛區,人才也在我們金牛區,稅收自然也在我們金牛區了。您這邊也是雙豐收,對我也是雙豐收。
目前在成都大學生創業園有800多個大學生創業團隊,已經有129個孵化出的中小企業成功出園,而采訪中,張航麗也給記者介紹了另一家孵化較好的企業。
成都市川游不息科技有限公司藝術總監王科:我們創業的途中,我們的孩子已經來到這個世界上了。
王科和丁潔也是大學畢業后,結為夫妻共同創業的典型代表,他們創造的奇跡是從10萬創業資金起步,3年實現年營業額900萬元,年利潤200萬元。
成都市川游不息科技有限公司藝術總監王科:剛成立公司第一年基本上是沒有訂單,有的話都是從幾百到一千元這樣的小訂單。
王科與他的制作團隊
王科的創業項目是數據模型,簡單說,就是根據工業企業、游戲產業、模型需求、家庭需求開發非常精細的三維數據模型。
成都市川游不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潔:不要考慮太多的后路。因為你給了自己太多退路的話,你就會隨時想著后退。
在創業最為艱難的時候,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創業,王柯經常是深夜回到家里就睡倒在孩子身邊。幼小的兒子也需要一個光明的未來,咬牙堅持的王科最終率領團隊走出低谷,先后與盛大、網易、騰訊、以及韓國和法國的游戲公司建立合作。伴隨著公司的盈利,王科也開始關注更大的市場,那就是為普通百姓制作專業級的三維模型。
成都市川游不息科技有限公司藝術總監王科:比如說有生日的驚喜或者對逝者的懷念,我們都可以定制這種個性化的服務。
王科利用照片設計產品
提供正面和側面的照片,1000元左右的價格,3天時間,就能為家人一份驚喜和懷念,它一推出,就獲得了市場的熱捧。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訂單多嗎?
成都市川游不息科技有限公司藝術總監王科:非常多。現在,特別是我們現在的年輕人非常的多,還有老年人在周年紀念的時候,我們會給他們3D打印的服務。
如今,王科創辦的公司已經擁有30名員工,王科也希望,隨著公司業務的不斷拓展,他能夠給更多的員工一個美好的未來。
生態種植有蟲有草經營鹵菜上網營銷傳統產業的淘金新思路
正是看到了大學生創業對一個城市目前以及未來的貢獻,成都市目前已經建立了80多個大學生創業園。而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大學生并不完全是圍繞網絡進行創業,一些年青的團隊也開始在傳統產業中淘金。
俗話說:有蟲有草,莊稼不好。但在成都市金堂縣牛角村,大學生創業者唐亮正撅著屁股,趴在地里數蟲子。
唐亮與母親在田間勞作
成都亮亮農場創始人唐亮:這個是比較小的,OK。
唐亮2008年從西南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公司工作,月薪曾經達到6000多元,但3年前,他卻辭職回家種地了。
唐亮父親:我很反對,我確實反對他。
如今,唐亮一家人住的還是被地震震得裂了大口子的土房子。雖然日子過得并不富裕,但母親還是義無返顧地支持了他。
唐亮母親:因為我是他媽媽,我首先第一個支持他。
無奈之下,父親只好接受了兒子的選擇,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唐亮種地怪招頻出。地里長滿了各種蟲子不讓打,草甚至長的比菜還高。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你能看的出里面到底有什么東西嗎?
成都亮亮農場創始人唐亮:草,除了草還能看出什么嗎?
草長、鶯飛、蟲多。讓父親沒想到的是,兒子這么種出來的菜竟然賣出了他想不到的高價,并且還賣斷了貨。像這樣的辣椒,市場上只賣4元1斤,唐亮竟然賣到了10塊錢,像這樣的姜市場上賣10元一斤,唐亮也賣到了15元一斤。
成都亮亮農場創始人唐亮:去年賣的價格是15元一斤。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市場上是多少錢?
唐亮:市場上的價格大概是6元錢一斤。
唐亮說,價格比市場上高出一大截,是因為忠志成本太高。而這些菜在網上供不應求,說明它符合市場對天然蔬菜的需求。
成都亮亮農場創始人唐亮:一個是成都,然后北京、上海,主要是這幾個地方比較多。然后廣東、浙江這些地方。
如今,唐亮的父親已經明白兒子要搞的是生態種植,但生態種植很辛苦,普通的菜地,雜草用農藥一打就枯死了,就可以坐著喝茶去了。但現在,他們很重要的工作是,每隔20天左右要把雜草用手工拔一遍,由于唐亮承包了20畝地,所以,每天輪流拔草就成了全家人的工作。
唐亮父親:我在外面打工。我重量有120多斤,今年回來,我才有一百零幾斤,我瘦了20多斤肉。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瘦了20多斤肉?
唐亮:對,早前我是白胖胖的一個人。我對你說,現在變了樣啊。
有蟲有草的生態種植模式成了亮亮農場的賣點,如今20畝地的產值高達20萬元,唐亮希望伴隨著農場的逐漸紅火,自家也能蓋上新的房子讓父母安度晚年,同時也能帶動更多的鄉親致富。
成都亮亮農場創始人唐亮:今年是第二年,在家里做這個實驗。如果后面比較好的情況下就可以多開了,就可以面積擴大,參與的人員擴展開來。
在成都的鄉村,唐亮希望把美食的原材料銷往全國。而在成都市區的一條小巷里,路邊三個悠閑喝茶的大學畢業生在1年時間里,賣鹵菜竟然賣出了1000萬。
老枝花鹵創始人高臻臻:平均一天兩三萬的樣子,一年的話將近一千萬的樣子。現在,我們現在的目標是爭取年底能夠做到一天的營業額,線上和線下達到20萬的樣子。
高臻臻介紹說自己的產品可以通過網絡銷售
高臻臻,曾經是大學畢業后20次網絡創業的失敗者。王春,大學畢業后創辦了成都最火的烤魚店。任周,大學畢業后加入華為,成為埃及的項目經理,投資屢屢項目失敗。三位不同經歷的年輕人,最終把目光都投向了成都美食,他們認為,這就是最大的商機。
老枝花鹵創始人高臻臻:很多外地的朋友,他說他在當地吃了很多年的四川的味道。但自從來到成都以后才發現他們以前吃的那個味道根本不是成都的正宗的味道。我們現在也是因為這個點,想把正宗的成都的味道推廣到全國,甚至全世界去。
為了打造最好的、原汁原味的成都味道,三個標榜為“吃貨”的年輕人光是品嘗和實驗成都的各種鹵菜,就花掉了10萬元。當他們最終確定配方后,就收到了嘴刁的成都人的追捧。
顧客:繞了很多路才找到這里。現在剛好也是世界杯,買點晚上可以看球吃嘛。
看到自己精心研制的鹵菜受到成都人的歡迎,三個創業伙伴更加自信,并迅速把它推到網絡上。
老枝花鹵創始人高臻臻:我們現在可以往全國發貨,甚至像國外的一些國家,像馬來西亞,其它的一些地區也有朋友來買的。這就是我們今天早上,這是我們一天24小時以內的訂單。特別是現在是世界杯期間,我們已經要發爆倉了。現在一天十多萬的樣子。
為了保證成都味道不走味,高臻臻現在已經搞起了標準化的生產,每一種鹵菜,用多少油、鹽、辣椒和中藥,都要經過嚴格的稱量。
老枝花鹵創始人高臻臻:還可以。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味道怎么樣?
高臻臻:自己的味道還是挺自信的。
高臻臻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把成都最具魅力的美食資源通過互聯網賣到全世界。
老枝花鹵創始人高臻臻:四川從來不缺乏美食和美女,但四川缺乏吆喝。現在我們趕上好的時代。通過互聯網這種方式,把好的東西傳播出去。
僅僅幾種鹵菜,3個小伙子1年內就創造了千萬的產值,如果他們的計劃成功,明年的產值將高達7000多萬元。放眼成都,幾千年的歷史所流傳下來的美味,數不勝數,如果它們能夠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原汁原味銷售到全國甚至全球,經濟價值確實很可觀。
創業高新領域打破技術壟斷中國大學生挑戰外國巨頭
除了傳統經濟外,一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大學生更是利用自己的專長展開了對國際巨頭的挑戰賽。
在金牛區大學生創業園,一場關于合作的商業談判正在進行,大學生創業者陳忠志說,如今上門尋求合作的企業越來越多。
芯進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忠志:總共有6個人。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才只有6個人?
陳忠志:對。
《經濟半小時》記者:現在一年營業額能有多少?
陳忠志:一年營業額的話,今年預計能夠達到1200萬左右。
4年前,陳忠志不甘心做一個普通的、為公司的利益取向而掙扎的技術人員。于是和3位同學一起,開始了證明自身價值的征途。4年艱辛,就在這個不起眼的辦公室里,他們竟然創造出了中國第一。
陳忠志在工作室中
芯進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忠志:我們這樣一個很小的芯片能夠驅動這么大一個電機,也是很有技術要求的。目前國內也就只有我們能夠做得到。
陳忠志開發的是對高端電機領域非常重要的電磁感應芯片,以往這種產品只能依賴進口,但如今,陳忠志憑著國內獨一無二的電子芯片,不僅使得中國擺脫了對著核心芯片的進口格局,還以價格便宜30%的優勢擊退國際競爭對手,不斷斬獲讓人眼紅的訂單。
芯進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忠志:格蘭仕和美的這樣比較大的公司都是比較大的企業。對,都已經通過了一個認證然后已經開始做小批量的供貨。到8月 9月的話可以開始批供貨。我們希望明年整個銷售額能做到4000萬。后年我們希望能夠到6000萬,甚至到8000萬。
如今,在磁性傳感芯片取得成功的基礎上,陳忠志又開始沖擊新的高度。他告訴記者,未來機器人(29.580,1.19,4.19%)產業會成為國與國的核心競爭領域之一,但目前,機器人運動的核心控制技術仍然被國外一些大公司壟斷。
芯進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忠志:最近我們的習主席不是說要把我們國家發展成一個機器人的一個工業強國嗎?那這一塊有一個很關鍵的東西,就是去控制機器人運動的一個部件。那里面有一個IC,我們叫磁性角度編碼器。我們正在做這種產品的一個樣品。在今年8月份的話會有一個初級的樣品出來。
挑戰高精尖的領域并不容易,但陳忠志認為,能夠投身于對國家和民族命運息息相關的產業上來,再難也值得,因為那里天更高、海更闊。
芯進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忠志:創業最主要在于堅持。堅持下去,走的路會越來越寬,越來越平。
就在陳忠志繼續努力研發的時候,成都成華區的大學生創業園里,楊震也給記者展示了他們公司的核心產品。
成都炎興電子科技公司總經理楊震:這是工業的核心,工業的大腦PRC。所有的控制邏輯都由它來實現。
楊震告訴記者,被稱為工業大腦的控制器,在工業自動化時代被作為基礎設備安裝在各種工業裝備上,因此它也將決定一個國家的工業安全,但目前我國的工業控制器97%以上都是進口。
成都炎興電子科技公司總經理楊震:如果一個國家沒了這個東西會怎么樣?你會永遠受制于人。比如說我這個產品停產了,你的設備可能就沒法動了。
如今在控制器領域,楊震團隊通過研發,成功打破了國外的壟斷。但在取得這些成就后,楊震也感嘆,這條路走的很曲折。幾年前,楊震大學快要畢業的時候,和幾個同學偶然接了一筆研發業務,賺了30萬元。
楊震正在調試產品
成都炎興電子科技公司總經理楊震:結果這30萬也不知道該怎么分。其實更多是大家不愿意分開了,所以就干脆成立了一家公司。
但創業之初,他們沒有業務,也不知道該干什么。
成都炎興電子科技公司總經理楊震:為了找靈感騎著自行車轉一環路。天天轉,可能轉了一兩個月結果也沒轉出什么東西出來。
然而等待中,楊震他們等來了別人介紹的第一筆業務,那就是做一個舞臺的控制系統,雖然這和他們所學的專業并不對路,但他們還是接下了這筆170萬的業務。
成都炎興電子科技公司總經理楊震:和我們學的東西很多是相通的,認為做出來難度不大。更重要的問題,當時也沒有其它的活可以干。
接下這筆業務后,楊震碰到的最大難題就是舞臺的控制器,當時他們準備購買西門子的控制器,但西門子不僅提出了非常高的價格,同時每加一項功能,就要另外收取高昂的費用,這也惹惱了楊震。
成都炎興電子科技公司總經理楊震:當時就是非要跟西門子咬那口勁,我就非得要自己做出來。剛畢業嘛,覺得這個控制系統也就那么回事,就控制幾個I/O點嘛,也沒覺得它就有多復雜。
很快,他們自己的控制器被研發出來,實驗室里操作效果很好,但安裝到客戶那里后,卻發現不靈了。
成都炎興電子科技公司總經理楊震:一拿到現場,基本上設備全在亂動,完全不是我們預想的。
拆除設備,又重新拉回實驗室,經過幾個月的研究才發現并不是設計思路有問題,而是舞臺的環境和實驗室環境有著巨大的差距。最終楊震團隊完成了這個工程,但是由于工期太長,幾次折騰,楊震虧了。
成都炎興電子科技公司總經理楊震:所有的錢只剩下坐公交車的錢了,而且在外面還欠了供應商十幾、二十萬。
但這個虧本的買賣卻給楊震帶來了巨大的聲譽,中國人自己研制的舞臺控制器、想加什么功能就加什么功能,價格還便宜,于是找創業團隊合作的企業越來越多。在短短2年時間里,楊震居然成為占領中國舞臺控制設備70%市場份額的龍頭企業。
成都炎興電子科技公司總經理楊震:200萬到400到800萬到1600萬,基本上就是幾何級的增加。
就在楊震在舞臺控制設備領域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卻突然轉型了,把舞臺業務全部從公司剝離出去,另外注冊公司經營。
成都炎興電子科技公司總經理楊震:發現舞臺是一個意外,那么我們就把它放在旁邊重新做我們的夢想。西門子的PRC也不是那么難,中國那么多的工業市場都被別人所控制住,別人所占領住。所以說我覺得這還有很大的機會。
如今,經過2年的努力,楊震團隊研發的基礎控制系統不僅開始走向各個工業市場的認同,同時也贏得了中船重工入股,成功進入軍方的采購目錄。
成都炎興電子科技公司總經理楊震:道路還很艱巨。因為畢竟這個市場這么的大,這么基礎的一個東西,要把它替換掉可能要經過很多代人堅持不斷地努力才可能去改變。
網絡搭臺游戲創業50億產業產值背后的中國硅谷夢
事實上,提起大學生創業,我們就不得不說美國硅谷和印度的班加羅爾,這兩個享譽全球、不斷改變人類生活的計算機和信息產業研發中心的崛起和大學生、留學生創業都有著巨大的關系。如今,中國的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產業也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創業天空。網絡游戲是中國大眾網民最廣泛的需求和互聯網產業重要分支。而手機終端及網絡條件的成熟為智能手機游戲產業爆發式成長奠定基礎,在成都,一些愛玩游戲的大學生,也在網絡游戲中尋找到了巨大商機。
伴隨著網絡普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國內的游戲產業也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過去的5年里,一個個大學生創業團隊扎根成都,也使得成都的游戲產業年產值迅速超過50億元。那么,這一切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在成都高新區大學生創業園,這家名叫螢火蟲的游戲設計公司正在緊張地研發最新款的游戲。
成都螢火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鵬飛:預計9月份的時候會到各大平臺。包括91 百度[微博]都會有我們的游戲產品。
劉鵬飛制作團隊的工作室
26歲的劉鵬飛大學畢業只有2年,在校期間就和3個同學投資了10萬元做游戲開發,由于投資人看中他對游戲開發的理念,因此也獲得了1000萬元的風險投資,在他看來,目前團隊開發的這款純三維的游戲一定會大賺特賺。
成都螢火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鵬飛:我們團隊的信心是一定要讓它做過千萬流水的一款大作。
《經濟半小時》記者:什么時候達到千萬?
劉鵬飛:年底。
網絡游戲是一個特殊產業,由于面向全國的消費者,因此一款游戲一旦流行,就會引發玩家的心理探尋和相互比拼的欲望,這其中相當比例的玩家會選擇不斷的充值來滿足自己內心的愿望,因此,在網絡普及的年代,游戲產業往往會產生迅速暴富的財富效應。
成都檳果科技公司總經理許璐:公司的流水,一千萬、兩千萬甚至過億。它帶來了極高的市場反應。
在游戲行業已經打拼7年的許璐,對游戲產業有著深刻的理解。由于喜愛游戲,7年前,他大學畢業后就和同學一起創業,進行游戲的開發。
成都檳果科技公司總經理許璐:我在很長的時間里是沒有辦法入睡的,每天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創業之初,許璐只能用兩手空空來形容,沒有最基本的資金、場地、設備,甚至連電腦都沒有,只能借同學的電腦用。創業團隊的工資也經常發不起,雖然如此艱難,但他一直在堅持。
成都檳果科技公司總經理許璐:因為我很喜歡游戲,并且我們看到了整個移動互聯網市場帶給我們的這種新的氣象。
剛開始,許璐和五六個人的創業團隊開發單機游戲,每周要開發4到5款,通過下載付費,來獲得微薄的收入維持團隊運行。但隨著游戲的開發數量達到300多款,他們的現金流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成都檳果科技公司總經理許璐:幾十萬的現金流就比較大了,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小團隊來講。確實給我們創造了一個非常豐厚的回報。
3年前,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網速的提升,網絡游戲也成為最大的市場,和單機游戲往往只有一個玩家相比,網絡游戲開發成本越來越高,開發周期越來越長,但挑逗玩家消費心理的能力也越強,許璐團隊的收入也越來越高。
成都檳果科技公司總經理許璐:有快將近17、18個人這個樣子,我們的產值一年也有幾百萬,五六百萬吧。
如今,在游戲行業摸爬滾打了7年的許璐正在埋頭制作一款大型游戲,他希望自己的這款游戲能夠出口到其它國家,獲得更多的回報。
成都檳果科技公司總經理許璐:已經開發出來了。我們可能會在6月31號,我們第一次測試的版本會丟出去給各個發行商,讓他們提提意見。給點反饋回來,我們再對游戲進行調整。
如今在成都,已經聚集了大大小小600多家游戲公司,就業人數2萬多人,隨著人才、資本、各種游戲科技的富集,成都正在成為全球游戲研發中心之一。而大學生創業團隊正在農業、電子商務、飲食文化、高新領域創新、游戲產業等各個領域不斷探索。
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蔣平:成都的高校比較多,有40多所高校,而且很多高校都是具有在全國甚至全球有一定輻射能力的。所以我們覺得把這些大學生團結、凝聚在這周圍是可以產生硅谷效應,包括像印度的班加羅爾。
【半小時觀察】
曾經我們上大學的主要目標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自己為自己打工。從農村種地到互聯網,從地方美食到高科技,都有這些年青創業者的身影。而國家對于大學生創業的鼓勵態度也越來越明確。就在昨天,李克強總理剛剛花106元買下了湖南大學生4個創業產品,并鼓勵創業的大學生說“在學校里做思想者,在社會上做創業者”。事實上,大學生創業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正是他們為我們的時代注入年輕的激情與才華,和勇于試錯、勇不言敗的精神。在未來這些大學生也許會更加成功,也許會黯然失敗,但無論怎樣,這種嘗試都是生命中最寶貴的積累,一定會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路,就在你我腳下,相信自己,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