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上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正進入務實合作新階段。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金融需求與發揮上合組織銀聯體等作用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上合組織銀聯體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推動作用,以促進“上海合作組織”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金融、能源互動發展為切入點,兼顧“亞歐大陸經濟整合”的戰略研究,并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基礎建設結合起來,是打造21世紀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金融務實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亞歐大陸經濟整合的有效手段和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歷史使命。
如何加強上合組織金融合作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年前習近平主席根據解決市場需求問題首次提出的國家戰略的偉大構想。中國積極推進上合組織金融合作不僅有助于我國多元化能源戰略的實施、有助于成員國聯手防范金融危機、有助于推動區域經貿的可持續發展,并且有助于推進人民幣區域化。同時,可以相互借鑒區域金融合作模式的成功經驗。雖然上合組織在金融合作的平臺機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上合組織的金融合作需要俄羅斯的積極配合。對于俄羅斯來說,上合組織的安全功能更為重要。而俄羅斯在區域內的經濟主導作用則主要是通過獨聯體空間內的次區域合作來發揮的。對于這一問題可以嘗試采取“以雙邊合作突破多邊瓶頸”的迂回戰略。特別要注意加強與俄羅斯多方面的雙邊合作。從金融合作的角度講,我們可以從意識形態上以金融危機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為契機進一步拉近與俄羅斯在“對抗美元的戰線上”的“戰友”關系。不要刻意地渲染人民幣與盧布之間可能存在的競爭關系,而是突出在共同的假想敵人“美元”面前的合作關系,在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中支持對方的合理訴求。
人民幣在上合組織區域化中遭遇了來自盧布的強大競爭,這一問題的解決可以考慮像當年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推進美元國際化進程一樣,先通過援助性貸款向各成員國提供人民幣,然后通過本幣結算來使各國使用人民幣進口中國商品,以求一定程度上推動人民幣在上合組織框架下的區域化。
上合組織成員國間突出經濟發展“異質性”也是制約金融合作的因素,而鑒于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在區域內相對而言是最好的,發展推進上合組織的金融經濟合作符合我們的根本利益,所以可以適當考慮“先付出、后收獲”,在資金投入、人才培養、技術突破、產品創新等方面先期多投入一些人力、物力、財力,幫助相對弱小的成員國的金融和經濟的發展,以求互利雙贏、共謀發展。
對于上合組織金融合作與發展的方向性政策,可以拓展上海合作組織區域金融合作的空間及戰略思路,采取以 “中俄聯合開發銀行”為依托擴展成為“上海合作組織聯合開發銀行”,以中巴貨幣互換為模板推進人民幣結算在上合組織框架內的“網絡建設”,逐漸形成人民幣“交流”的氛圍,加強上合組織成員國間的貨幣政策協調等戰略思路。其他可以挖掘的合作空間還有“能源金融”領域的合作和建設區域性貿易結算支付體系等。
如何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金融保障
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金融需求與發揮上合組織銀聯體等作用結合起來。金融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支撐,如果全部依靠中國的金融支持顯然不是最佳方案。建議現階段充分發揮上海合作組織銀聯體、國開行和即將成立的“一路一帶”基金作用,今后發揮金磚銀行作用,形成“四位一體”的供給渠道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提供金融保障。這要比成立“上合組織銀行”更容易運作,見效也更快。
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與加強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能源合作結合起來。能源領域合作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加強經濟合作的優先方向。上合組織成員國既有能源資源國,又有能源消費國和過境運輸國,具有巨大互補優勢。能源合作是上合組織經濟合作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發展前景的領域。要爭取早日建成能夠惠及各成員國的多邊能源合作平臺,推動國際能源結構治理。中國一向是上合組織能源合作的積極推動者。在上合組織能源合作中,中國既具有市場優勢、區位優勢、國家關系優勢,又具有資金優勢和技術優勢。我們要贏得與上合組織國家的能源合作主動權,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上合組織成員國開展全方位的合作是一個良好的平臺。上合組織國家的能源合作,既是中國能源國際化、多元化戰略的重要成果,也是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能源合作之成功所在。
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需求作為與中國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的“八路”布局結合起來。形成“鐵路、公路、輸油管、輸氣管、電信線、水路、電力線、航空線”等八條線路,是中國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的可能通道。具體開辟哪些通道,開通的優先順序,如何構造線路綜合通道等,都是急需事先明確的問題。由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非常務實和深入,因此,充分考慮“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要求,有利于增強“八路”決策和實施的科學性與實用性。
(作者系國家開發銀行金融研究發展中心主任)(編輯 王梓 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