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畢竟要吃飽肚子去工作呀,肚子不搞飽,怎么去工作,所以我第一必須考慮生存問題。”湖北赤壁市一家服裝廠每年花費數萬元,把產品送到湖北省質監局纖維檢驗局做檢測,檢驗合格后,咸寧市質監部門卻依然要對他們的產品進行定檢,并收取數千元的檢測費。為什么要濫收費?咸寧質監局局長張志宏面對采訪,甩出了如上那番“生存論”。(8月28日中國廣播網)
這種吃不飽有可能是真吃不飽,有可能是太貪婪,但不管怎樣,既然是濫用就意味著打破規則,越過界限,這對企業來說當然苦不堪言。而且,更要命的是,企業將失去判斷的依據和穩定的安全感,它們會時刻心驚膽戰,不知權力什么時候又餓起來。在權力濫用時,企業不可避免地處于一種非制度化生存的狀態。
有人會說,質監局局長的話“話糙理不糙”,有時財政撥款有限,部門人員超標,如果不打點擦邊球、不濫收費,還真吃不飽。這在基層,有時真是一個必須面對的事實。因為一些機構成了權力安置其親近人員的“福利所”,即便人手已經夠用,撥款也十分有限,但是人員還是不斷超標,這些機構和單位只能通過罰款創收的方式自給自足。這其實反映了另外一種非制度化的生存——基層單位的人治。
無論是哪一種非制度化生存,最終受害的除了具體的企業和單位,還有制度本身,以及整個社會對制度的敬畏與信仰。當遇見事情,人們不再相信制度;出現問題,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公關。最終,制度淪為紙面的規定,所有人都處于一種非制度化的不穩定中。于是,各種問題和亂象便會層出不窮。
要想解決這種權力濫用的非制度化的狀態,必須把權力裝在制度的籠子里,然后,企業所面對的非制度化生存的困境才能迎刃而解。否則,即便把一個拋出生存論的局長罵得要死,這些單位的生存困境還在,罰款創收的思維還在,權力濫用的動力還在,企業被權力上下其手的事實還在。這顯然不能徹底改變什么。(李劭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