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印在月餅皮上的“五仁”、“蓮蓉”、“花好月圓”變成了“且行且珍惜”、“小清新”、“么么噠”等網絡熱詞。中秋臨近,這些具有互聯網特色的月餅,受到不少年輕人的歡迎和購買。
印有網絡流行詞的月餅到底有多熱?打開淘寶網,輸入關鍵字后,能搜索出上百個賣這類月餅的賣家。“現在每天大概能接到二三十單這類業(yè)務,買家以年輕人為主。”40歲的潘洪霞是杭州一家月餅網店店主。說起將月餅和網絡熱詞結合的想法,潘洪霞說,去年有個客戶詢問是否能定做帶有公司Logo的月餅。受此啟發(fā),平常就特別愛泡在網上的她靈機一動,想到將網絡上的一些熱門詞匯也印在月餅上。“既然年輕人喜愛網絡文化,傳統(tǒng)月餅加上網絡流行詞,肯定也不會差。”于是推出了定制月餅的服務,尤以新出現的網絡熱詞定制最為火爆,僅最近一月的成交記錄就顯示有1426條。潘洪霞說,如今她的月餅共有50多個熱門網絡詞匯供買家選擇,類似“且行且珍惜”、“蘿莉”、“小清新”等定制數量較多,評價也最好。
潘洪霞說,因月餅的大小有限,制作時最多只能寫5個字,太多就不會清晰。價格從5元/個到15元/個不等。她算了一筆賬,如果買家購買月餅作為禮物,按照6個/盒的標準,再加上包裝盒的價格,僅需100元出頭,“比商場里面的月餅禮盒性價比高,而且體現出送禮人的用心”。
“中秋月餅搭配網絡流行詞,是傳統(tǒng)文化與時俱進的體現。”西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周睿表示,青年人之間相互贈送印有網絡流行語的月餅,實際上是賦予了月餅這個傳統(tǒng)載體更豐富的價值內涵,是一種新穎的表達方式,具有相當的私密性和情感專屬性。中秋月餅這幾年“走”得并不輕松,而搭配流行詞的專屬月餅更容易被大眾接受,實際上是傳統(tǒng)文化正在回歸大眾。
而面對網絡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的結合,多數網友叫好,表示給月餅增添幾分娛樂精神是創(chuàng)新之舉。但同時也有部分網友認為,此舉是在“褻瀆”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