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3日上午消息,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麥當勞在中國開設第一家餐廳時,那時的麥當勞并沒有在中國本地尋找供貨商,盡管這么做的結果會使得麥當勞的成本大幅降低。當時麥當勞選擇的是其長期合作伙伴福喜集團(OSI Group),而后者同麥當勞的合作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那時福喜集團就同麥當勞的創始人雷-克拉克(Ray Kroc)合作為后者供應高品質的肉類原料。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麥當勞在不斷完善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福喜集團也是如此。如今福喜集團已經成為全球主要快餐連鎖店的供應商,其為肯德基、漢堡王以及棒約翰披薩等企業提供食品原料。食品安全一直是福喜集團的工作重點,同時也是其引以為傲的業績亮點。
福喜集團亞太地區營業部企業發展和戰略副總裁布雷迪-西德維爾(Brady Sidwell)去年秋季在寫給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生學院的一篇博客文章中指出:“作為一家跨國私人性質的企業,我們在食品安全方面一直按照國際通行的要求來進行自我規范。”
距離西德維爾上述表態僅僅八個月之后,福喜集團在中國陷入了一場食品安全危機。今年7月中下旬,一家中國地方電視臺記者通過暗訪福喜集團設在上海的生產工廠發現嚴重威脅食品安全的問題,比如上述工廠使用過期的雞肉和牛肉原料,工廠的工人們甚至將掉落在地上的原料直接撿起放進加工機械中。
該起事件的曝光對于福喜集團來說無疑是沉重無比的打擊。福喜集團在美國本土是頂級的肉類生產商,其年銷售額超過60億美元,在全球17個國家擁有多家工廠以及大約2萬名員工。
Arrowsight的首席執行官亞當-阿倫森(Adam Aronson)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福喜集團在上海工廠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對我來說是當頭一棒,事實上福喜集團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問題上投入了相當規模的資金,這一點比其他絕大多數企業都要多。”Arrowsight在美國本土為福喜集團集團旗下的工廠提供視頻審計服務。
在經歷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之后,中國政府對于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的當事企業和個人一直保持著高壓態勢,而此時福喜集團觸碰這根“高壓線”無疑是自己“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