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現代版的“桃花源”。這里一面是江南小村的景致,碧波環抱、鳥語花香,一面散發著現代都市的氣息,高樓林立、商鋪錯落。是他,吳棟材,永聯村黨委書記,帶領村民用37年時間,將這個44年前地圖上沒有坐標的灘涂小村,打造成為全國60萬個行政村中,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位居前列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典范。(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7月16日)
當絕大部分村級組織還還處于被動等待上級政府政策支持的時候,永聯村已經走向了自立、富裕的道路。不能不說,勇于創新,善于腳踏實地帶領村民做實事的人才可能走出一條自立、富強的道路。我國的行政村,千千萬萬個,可是能取得如此成就的,還僅僅是極少數。中國要復興,沒有這千千萬萬個行政村的自立與富裕,顯然是個難事。
村級組織能夠通過自立、創新獲得富足與寬裕的生活,為什么鄉鎮、縣級單位沒有,或少有這樣的先進個人或組織?全國有2862個縣,41636個鄉鎮,若是有那么一小部分能夠更快的走上永聯村這樣的自立、創新的發展道路,我們的民族復興夢,顯然能夠快速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