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靜致遠)
對于辭官一事,38歲的周慧說:“辭職獲批,雖然有點曠日持久,且法定程序尚未走完,不過木已成舟,可以長長地舒口氣了,吁……”周慧在感言中寫道,辭官后如同撥云見日,沐浴在春日暖陽之下。 (來源于:新華網)
近日,有關“副縣長辭職”的消息已是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熱度高過一浪又一浪。筆者覺得,副縣長的辭職本身就是一件正常之事,但引發熱議,這本身就是一個不正常的事件。豈能讓“副縣長辭職”上頭條呢?這不是在搶他人的飯碗嗎?
不難發現,38歲正是年富力強且大有作為的黃金年齡,這樣前景一片大好的官員選擇辭官而去,不免讓人心生惋惜。作為副縣長這是很多人心目中“高大上”的工作。當然,他的辭職也會引發很多無謂的猜想,比如官場險惡等等。話又說回來,好男兒志在四方。人各有志,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官、都愿意當官。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既可以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對社會的貢獻也未必小于當官。而從一個更大的視角來看,“副縣長辭官”也可視為社會進步的一個體現。人才的不斷流動,才能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組合,這樣的社會才正常,而一個人人都想當官、當了官就永遠不想離開官場的官本位社會肯定不正常。在網絡上一搜索,官員辭官者也不僅僅只是周慧一人,在這之前就有四川副鄉長辭職的新聞,有廣東副廳級官員辭職的新聞等等。
筆者在想,不外乎就是環繞在副縣長身上的光環太多,公務員的身份,美好的前途,當這些光環轟然倒塌的時候,人們似乎還有些沒有回過神來。當然,對于周慧來說,副縣長不過是一份普通的職業,當他感到厭倦,并且有條件重新做出選擇的時候,他選擇了放棄,這其實是個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自然流露。而對許多公眾而言,官員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外人無法享有的特權,是贏者通吃的代名詞。
中央一來都強調,黨管人才,讓社會各方面人才緊緊圍繞在黨的周圍。但是,如何在黨管人才上下功夫,并非人才一個領域所能概括的。這已經遠遠超過人才管理和使用的一個范疇。而涉及到體制機制。人各有志,但黨的事業的鞏固和深化,人民事業的壯大與持續,需要凝聚起甘于奉獻、業務精湛、肯干實干、眼界開闊的一批批干部隊伍持續有效的為人民服務。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副縣長辭職”真不該搶了他人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