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赤壁市一家服裝廠每年花費數萬元,把產品送到湖北省質監局纖維檢驗局做檢測,檢驗合格后,咸寧市質監部門卻依然要對他們的產品進行定檢,并收取數千元的檢測費。除此之外,企業還每年以打包形式向赤壁市質監部門交500元的“檢測費”。這一切都被電視暗訪抓了現行。為什么要濫收費?咸寧質監局局長張志宏面甩出了如上那番“生存論”。(8月28日中國廣播網)
政府官員“吃不飽飯”就要把手伸向服裝廠?被疑問時,竟然振振有詞,“肚子不飽怎么工作”。顯然,這是一個在思維和邏輯上都行不通的偽命題。然而,這樣的偽命題竟然堂而皇之,意欲何為?
官員工資由誰來出?想都不用想,當然是政府財政。含著政府“金湯匙”,卻還覬覦著其他的收入來源,這頗有一種吃著碗里,望著鍋里的味道。筆者不敢想象的是,一個被省局檢驗合格的產品到地市一級竟然不予理會,重新耗費數千元的檢測費,不是筆者臆測這或許是一種典型的行政亂收費,行政亂作為的作風。
作為財政供給人員,官員的收入自會有財政來買單,用不著把手伸向作為管理對象的服裝廠,從根本上來說這是各級政府一貫的要求。像上述新聞中提到的這位局長,挖空心思,盤剝管理對象,不僅不會達到服務企業,服務發展的目的,反而會更加備受群眾的質疑,甚至政府的形象在其亂作為中,一點點的消失殆盡。
“肚子不飽怎么工作”的雷言雷語警示我們,政府部門也要學法、懂法和守法,就像上述的新聞中,企業可以為了一時的發展選擇隱忍,但卻因為這些不當的行政作為,遭致不合理的行政收費,的確是有違“為民、務實、勤廉”的工作宗旨,加重了企業負擔,為不和諧的政企關系埋下了隱患。而因為這些不合理因素的存在何談建設服務型政府呢?何談服務企業發展呢?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育的當下,作為政府部門絕不能向上述新聞中的質監局。如果我們目光短淺,雁過拔毛,讓每個企業都無條件的服從自己管理,雖一時滿足了自己對金錢的占有欲,但不公平的市場環境卻是十足的影響企業發展。
各級政府部門當牢記:規范行政行為,把眼光放長遠些,服務企業,服務發展,其實也是服務自己。(趙蔚俊